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盐工捐款买下两架飞机 自贡献金抗战创全国纪录

四川日报 2015-07-31 09:54 大字

7月初,自贡“抗战文物集中梳理宣传展示活动”正式开启。随着“盐都抗战记忆”的逐步打捞,自贡抗战时期的“增产赶运”、“献金全国创纪录”等事迹再度为公众熟悉。未来,《抗战记忆——自贡抗战文物图片展》、《自贡抗战老兵人物肖像展》以及《不应被遗忘的历史贡献——盐都自贡的抗战记忆》专题讲座等活动将次第展开。

70多年前的自贡,为抗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也许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自贡市颂》可以说明:不但产盐巴,而且产仁义……

A

年产盐518万担大轰炸下盐产量创纪录

7月底,记者走进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当年增产赶运的盛况:绵延的管道如同现在的过山车,一座座采盐井密密麻麻矗立在眼前,码头运盐的货船云集,光着身子的提卤工人反射着汗渍的光芒……

自贡盐史专家宋良曦告诉记者,抗战爆发以后,原由海盐供应的湘鄂等省食盐来源断绝,“为解决军需民用,当时的国民政府在1938年3月下令川盐增产赶运的指令,其中重点提出要增加富荣(自贡)盐场的产量。”彼时,自贡盐产量已经占全川60%,但为了战时特需,自贡盐商开始淘旧井,开新井,迅速使盐产量增加。盐史馆资料显示,抗战八年期间,自贡盐场年均产量达到480多万担,不仅支持了川、滇、湘、鄂、陕等地的盐用,盐税更占了全川盐税收入的80%以上。而抗战期间,四川承担了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

然而,自贡盐工的增产赶运,其恶劣环境远非今人能够想像。自贡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当自贡成为“军需大工厂”以后,很快成为日军在中国大后方的重要轰炸目标。1939年10月10日至1941年8月19日,日军共出动7次17批次483架次飞机侵入自贡盐场和市区进行狂轰滥炸,共投入炸弹1544枚(其中燃烧弹465枚)。然而,在日军实施“盐遮断”战略轰炸的1941年,自贡盐工生产的食盐共518万担,成为自贡历史上产盐量最高年份。

宋良曦说,在日机轰炸时,盐工们不是忙着避险,而是在警报拉响时才扎灭炉火、覆盖井口,然后进入附近掩体。而在熬盐岗位的,即使轰炸之时也不熄火,坚持熬盐。“自贡增产赶运,完全是盐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当时全国产盐及化学工业巨头——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曾呼吁:“只要祖国存在一天,吾们决努力苦干一天……决不消灭于敌人的侵略,决不屈服于敌人的炸弹。”

B

22项全国第一献金抗战感动全国

自贡市档案馆里,冯玉祥当年的一封亲笔信,披露了1944年的献金运动中,自贡市民捐款1.2亿法币一事。宋良曦说,抗战后期,原国民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不仅前线缺乏武器装备,士兵生活待遇也极差。此时,冯玉祥受苏联人民节约献金支持前线的启发,便以全国慰劳总会会长的名义准备发起献金运动。1943年11月8日,冯玉祥从重庆出发,在全川20多个市县奔走,近一年时间,数百次演讲,动员国人为国献金。当他11月到达自贡时,仅自流井民众就献了200多万元法币。冯玉祥大受鼓舞,决心开始献金的广泛发动。

1944年6月26日,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又前往自贡发动献金。在慧生公园,他大声疾呼:“同胞、同胞,醒醒吧!把那用不着的钱献给国家,好使我们打走日本鬼子,好使我们子子孙孙活着像个人样!”7月20日上午,在自贡蜀光中学操场召开的“节约献金救国大会”上,4万余参加者从自流井、贡井、大文堡、富顺县等地向蜀光中学操场涌来,他们中有商人、工人、公务员、学生、教师、妇女、儿童、老人等。自贡著名盐商余述怀慷慨陈词:“述怀经营井灶多年,时下也周转不灵,但毁家纾难义不容辞,我现场捐款1000万。”顿时,掌声雷动,全场沸腾。此后,大盐商王德谦又捐款1000万,外加500万元价值的食盐。余王二人,双双创下个人献金的全国最高纪录。

在这场运动中,自贡人倾其所有,创下了22项全国第一:一亿两千多万法币的捐款全国最多、人均献金600元、户均献金约3000元、个人捐款全国最多等等。在市档案馆,记者看到这样的献金史料:一位姓侯的女学生,把父母给她做嫁妆的七八十万元钱全部捐给了国家。她说,国家不行了,衣裳越穿得好,便越没有人格。而一位老太太,在冯玉祥的献金演讲后,把攒了30多年的200块银元捐出……当时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到自贡时说:“这个献金数字,是很不容易的,以首都(注:重庆)‘七七\’献金来说,也只及自贡献金2/3。”而冯玉祥,则把自贡的献金称为“是汗与泪、千万良心交织成的无名诗篇”。

其实,早在1942年,自贡盐工们就响应《新华日报》发出的“献机运动”倡议,捐款购买了“盐工号”、“盐船号”两架飞机,他们累计捐款数额达到1000多万法币。

C

3万人志愿从军抗日救国血洒疆场

然而,自贡人民对抗战的贡献,显然不只是几组捐款、增产的数字能够概括全的。自贡《盐商文化》主编陈星生告诉记者,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自贡人民不仅做出了经济上的巨大贡献,同时还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血与火的抗日战场。据不完全统计,自贡这座当时仅22万人口的城市,就有近3万人志愿从军直奔抗战的正面战场。

1943年,自贡有137名学生参加青年远征军;1944年又有570名青年参加了青年远征军。一位青年在参加远征军报名时写到:“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延续而战斗的牺牲者,沸腾的血澎湃着汹涌而热烈地冲击着我的心房,汹涌地突出体外,来灌溉一朵光荣而美丽,伟大而明亮的民族自由开放之鲜花。”

送别那天,自贡市区万人空巷,几十辆汽车停在洋灰桥(现解放桥)至王爷庙的路上,轧断街的人群燃起鞭炮,流着热泪为他们送行。时任市长刘仁庵在送别辞中写到:“离筵乍起,别洒将倾。从军诸君子奋志风云,弛心边塞不知有空,惟思报国。”

在抗日前线,还曾活跃着一支“自贡抗战战地服务团”。这支由47名青年男女组成的队伍,1938年7月7日,从自贡出发,辗转千里,在民族解放前线,进行随军服务。在宜昌、在长沙、在平江、在江西,服务团冒着枪林弹雨鼓动民众,抚慰士兵,运送伤员,慰劳将士。而在自贡,由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发起组织了抗敌歌咏话剧团、荣县第四抗日宣传团、怒火宣传团等进行宣讲演出,创办救亡刊物《流火》和众声壁报社等反映抗战,为鼓动全民抗战做出了贡献。

本文图片均由孙明经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提供□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新闻推荐

李昌平在内江资阳自贡调研时强调寻求农村改革新突破

本报讯(记者段玉清张啸杨国庆)9月17日至18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赴内江、资阳、自贡调研,他强调,要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在农村改革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寻求新突破。李昌平先后深入内江市市...

富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富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