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从内打破是新生 淄博市第一医院务实作为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常旭通讯员程方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新生。
穿越71载历史烟云,淄博市第一医院的发展画卷与时代变迁同步,他们在勇于自我革新中,挥洒出一幅奋进的大写意,务实作为、医疗惠民,创新不断、延续至今。
淄博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由华东财经办事处山东工矿部卫生科逐渐发展而来,1955年,正式更名为淄博市第一医院;1995年,淄博市工人疗养院并入;2000年,淄博市结核病防治院整建制并入;2007年,又购入原淄博卫生学校校区作为办公区、教学区。
历经71年风雨沧桑,淄博市第一医院现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淄博市南部医疗中心、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扎根淄博,惠泽鲁中,一院人心怀仁爱,为医疗惠民俯首辛勤耕耘。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院积极探索,勇于承担,充分发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职能,通过苦练内功、全面托管、定点帮扶、远程医疗等举措,着力打造医疗服务联合体,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作为淄博市南部医疗中心,医院强化带动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近年来,他们持续转变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标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质量安全,不断打造业务技术和科学管理核心竞争力。2013年10月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7年5月份更是主动与国际医院管理标准对接,成为省内地市级医院中首家通过国际JCI认证的综合性医院;2018年12月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复审。为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医院明确“急慢分治”功能定位,先后与博山区、沂源县和淄川区等周边县区37家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签订合作帮扶协议,确立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了双向转诊的医疗联合服务模式,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实现各级医院之间优质资源共享、人民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努力帮扶基层医疗机构。2004年6月开始,医院与鲁村中心卫生院结成帮扶对象,15年间共让2000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2015年开始与淄川区医院、沂源县人民医院和博山区医院签订技术帮扶协议,还积极接收周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来院进修培训,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造血”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为打造方便的就医新渠道,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了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影像平台,为周边地区30家区县及乡镇卫生院免费安装远程心电会诊系统43套,与沂源县医院建立远程病理会诊系统,累计会诊疑难心电图2000余份,疑难病理诊断200余份。目前,淄博市第一医院设有2个急诊PCI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待命,2016年以来通过网络平台转诊的患者占到10%。尤其是今年来,一院顺利通过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和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不断优化急诊溶栓取栓绿色通道,完善脑卒中绿色通道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畅通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18年溶栓病人150余例,取栓46例,动脉瘤介入栓塞/夹闭手术40余例,患者入院到溶栓药物使用时间平均44分钟。医院还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淄博南部地区胸痛中心协同救治网络平台,为淄川、博山、沂源的8家“120”网络医院免费安装了救护车心电远程传输系统,实现从患者发病、“120”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的无缝对接,为急性胸痛患者建立起生命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到达医院后,经胸痛中心医生评估确诊后,胸痛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绕行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急性非创性胸痛死亡率。
“以登高望远、再创辉煌的情怀转变爱淄博的角度,焕发知不足而奋起直追的激情担当。”这是市委书记江敦涛提出的要求。峨眉山脚下的一院人,对淄博这片土地始终爱的深沉,他们致力于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科学、更完善,让百姓得到更便捷、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71年弹指一挥间,在今后的发展中,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一院人,将一如既往、饱蘸激情,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承琳通讯员高国兵报道本报讯按照山东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规定,从11月1日起,淄博市正...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