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沂源:融入全市发展“一盘棋”

淄博日报 2017-05-25 11:06 大字
“巨龙”穿越沂源经济开发区剪影“沂源红”苹果醉游人美丽沂源牛郎织女景区风光幸福生活“舞”起来

在全市“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发展思路中,沂源被列为“全域融合”发展区县,这为该县加快融入主城区、省会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接受辐射带动,带来了新机遇,进一步激发了该县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沂源县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坚持三个不能、做到三个带头、守住五条底线”的要求,紧紧围绕“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和“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奋斗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融合发展为带动,着力探索“旅游+”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全县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向前列,走特色之路,创沂源模式。

五月的沂源,天蓝水净,满山碧透,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25个市重大项目,108个县重大项目,总投资3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3亿元……一组2017年市县重大项目数据,直观反映出该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蓬勃劲头。在淄博市“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发展思路中,沂源被列为“全域融合”发展县,这为该县加快融入淄博主城区、省会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接受辐射带动,带来了新机遇,进一步激发了该县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沂源县紧紧围绕淄博市“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思路,牢牢抓住“全域融合”的发展机遇,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推进与整个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在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生态体系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融合发展为带动,着力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全县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向前列,走特色之路,创沂源模式。

道路交通

“全域融合”的关键点

道路交通融合是最直接的融合。沂源县围绕增强道路交通基础承载力,主动对接淄博市“立体多元化、全域现代化”大交通新格局,做好旅游道路和城乡路网建设的结合,铺开旅游大通道和支路网化建设,打造展现沂源风貌的道路景观。计划3年投资30亿元,实施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把省道、县乡道、村道全部改造一遍,策划构建“两高两铁十字交叉、五纵五横中心辐射”的路网格局。

该县全力配合做好沾临高速沂源段建设工作,做好济莱泰城际铁路延伸至沂源的协调争取工作,协调将S236博沂路、S234张台路沂源段由两车道改造为四车道,争取将省道薛馆路提升为国道胶海线,将5条87公里县道升级为省道,争取将6条84.6公里县乡道列入国防公路项目,并进行改建。实施省道沂邳线改建、24条305公里县乡道、370公里农村公路网化、45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等工程。同时,沂源县正加快编制县域公交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公交线路,积极稳妥推进公交客运集约化改革,全力融入淄博市大公交体系。

城市建设

“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

沂源按照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要求,全面启动“多规合一”、新一版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控规、城市设计等编制工作,积极与淄博市规划布局融合。突出“山水花园城市”定位,完善旅游城市元素,按照I型小城市标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确保与市规划确定的县域边界、产业园区和发展定位紧密衔接。

围绕增强基础承载力,统筹推进“四改四建”。确定改造城中村25个、园区村11个、老旧小区65万平方米、背街小巷14条。计划3年建设便民市场18处、2年新建城市垃圾中转站6处,并新上垃圾发电项目;今年完成9条城区道路和城区公交车站建设。加快天然气、污水管网建设,扩大覆盖面。为解决居民区、企业集中供热供汽缺口,启动了新热源规划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实施水上乐园、水景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拇指公园”20处;推进城区立体绿化,完成7条道路绿化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让城市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

绿水青山

精心打造济南、淄博的“后花园”

2016年,沂源全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270天,优良率74.2%,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经常处在二类标准,环境质量保持淄博市第一,为全省最优。

生态是沂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最大的竞争力。该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围绕“高山林海、生态沂源”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严控增量,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杜绝出现新的污染源;减少存量,加快完成1042项治理任务。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严抓严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坚决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沂源的绿水青山,打造山东生态高地,建好济南、淄博“后花园”。

尤其是该县立足优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着力做活“水”的文章。启动了全域生态水系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切实保护好、管理好沂源的水资源,让水最大限度地留在沂源、涵养生态,打造“齐鲁水塔、海绵沂源”。同时,开发好、利用好水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特别是开发好矿泉水资源,擦亮“中国矿泉水之乡”品牌,引进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的山东地矿30万吨矿泉水开发项目,一期5万吨项目年底投产达效。投资10.6亿元,铺开了84.7公里沂河综合整治、25公里儒林河生态景观、211公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沂源积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红线保护工程,推进矿山复垦和生态治理,加快恢复区域生态功能;实施大规模荒山绿化工程,高标准推进镇村周边、景区景点、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计划年内造林7.5万亩,已完成3万亩,力争到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

全域旅游

打造一流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沂源具备丰富独特的山、水、林、果、文化等资源,他们按照淄博市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要求,积极融入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局,着力打造“南部山林生态精品线路”,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为淄博市民、外地游客提供休闲养生、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

该县坚持规划先行,聘请浙江大学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展开了《沂河生态景观规划》《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规划》等12个专项规划编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沂源深化与中建国际投资公司合作,铺开了总投资21亿元的重点工程项目包建设,利用两年时间,完成旅游道路、生态水系、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全面提升硬件设施。突出软环境建设,发挥“旅游+”功能,策划一批自然生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主题旅游;继续开展七夕情侣节、“沂源红”苹果文化节等节事活动,叫响“牛郎织女·情定沂源”旅游品牌。

在精品景点打造方面,沂源以总投资67亿元“5+4”文化旅游重点工程为带动,深入挖掘爱情文化、生命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加快实施鲁山、鲁山溶洞群、天湖、东少林、牛郎织女等重点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提升洋三峪、双马山、双泉、鲁山神农药谷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水平和吸引力,已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同时,启动了总投资27亿元的第二批20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按景区理念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南鲁山、鲁村、燕崖、东里4个特色小镇,陆续铺开其它特色小镇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东里镇东安村等25个古村落进行改造提升,并新发展一批旅游特色村,发掘一批有故事性、观赏性的小微景点,为游客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美丽乡村。

沂源还积极与淄博市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开通沂源旅游专线,加强与周边区县、大旅行社对接,针对不同人群,科学策划沂源一日二日游、自驾游精品线路。

园区融合

增强工业活力的必由之路

该县把沂源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强县建设的主阵地,突破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集中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园(基地)。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中建设以生物制药为主的瑞阳产业园,以医药包装为主的药玻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材料为主的鲁阳产业园,以新能源为主的科赛集团和中新济众产业园,以HPV疫苗为主的疫苗产业生产基地,以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基地,总占地面积6000亩,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全部达产后,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与中国水电三局、中新济众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8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协议,计划2年实现园区“七通一平”。投资5.7亿元,实施14条24.6公里的园区道路建设,年底全部建成通车。计划投资4.5亿元,实施“供气、供热、供汽、供电”四联供项目,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着力转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统筹推进各产业精准转调;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已筛选13个项目列入淄博市对上争取项目。强化项目带动,实施淄博市工业重点技改项目34个,概算总投资52.8亿元,年度投资31.1亿元,31个项目已开工,已完成年度投资的33.4%;年内力争医药健康、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深化与高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淄博园)”,促进双方在产学研联合、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吸引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入驻沂源。

优化企业管理服务。扎实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年内培育管理标杆企业3-5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抓好企业战略管理培训,打造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放大资本市场“沂源现象”。加快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制。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争年内20家企业在“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挥6家上市企业在融资、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上市企业二次创业,借力资本市场推进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规模膨胀。

绿色农业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沂源探索”

沂源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率高,水质好,是北方地区最佳果品生产区域,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沂源围绕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标准化生产、一二三产融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种得好”。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抓手,制定完善生产标准、技术规程,扎实推进“两减一增”,全域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公司制管理、企业化运作,向规模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向产业化经营要效益;计划年内流转土地1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处,已建成高标准的中以现代果业科技示范园等12处。

精准宣传推介、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实现“销路畅”。突出农超对接,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各大超市,为沂源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为市区、省会居民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抓好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源中商务大厦电子双创中心运营,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在国内外打响沂源农产品品牌。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实现“收益高”。结合全域旅游,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将农业生产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融为一体,打造一批赏花游、采摘游、观光、民俗体验精品线路,实现农旅有机结合。

民生福祉

革命老区的最红底色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沂源县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该县坚持把***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2016年,140个贫困村基本达到了“五通十有”,实现了8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摘帽和15516户、26673名贫困群众脱贫。今年围绕巩固扩大脱贫成果,抢抓全省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重大机遇,继续深入实施产业、金融、社会、行业扶贫工程,启动扶贫车间建设、孝善养老扶贫工程,保障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积极支持做好市县派“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工作,深化结对帮扶;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项保障举措,努力构建“产业培育、金融支持、动态调整、行业协作、长效帮扶、社会参与”六项长效机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围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该县投资3.9亿元,实施了1400套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投资8.7亿元,实施振华实验学校、沂源二中教学综合楼、农村学校校舍及运动场地改造提升等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超前优化城区教育资源,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加快幼儿园建设;计划投资8.4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新院、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悦庄中心卫生院等重点项目,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新闻推荐

沂源二中 “他山之石”助力首届班主任论坛

近日,沂源二中成功举办首届班主任论坛。为切实落实“学习交流成长”的论坛主题,沂源二中将本次论坛设在了五莲一中和日照一中。论坛开讲前,沂源二中优秀班主任一行37人到五莲一中、...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