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沂源县鲁村镇凉泉村红白公事行简朴之风 大山深处的传承和坚守

淄博晚报 2016-07-02 15:46 大字

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山间公路与山外相通,经过1个小时的路程,安静整洁的沂源县鲁村镇凉泉村呈现在记者面前,凉泉村有334户886人,村民收入主要是林果种植,人均收入8000元/年,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一般进入城市务工,是个典型的留守偏远山村。

“我们这刚刚过世了一位70岁的老人,是位五保户,他的后事由他侄子操办。”如果没有村支部书记李俊实的指引,记者一行根本找不到事主毕研业家。这里没有哀乐、没有挽联,几个帮忙的村民围坐着吃午饭,桌子上也只摆放着土豆炖豆腐这一个菜。“村民的白公事由红白理事会统筹安排,从外柜登记、来客招待,到联系丧葬车,都不用我们事主操心。俺们村没有旧风俗,一切从简,整个费用不到1000元。”事主毕研华说。

“白公事从事主发丧到埋入村里公墓一上午的时间就够了,一切从简。这是账簿,村民随份子钱3块的、5块的,没有超过10块的,俺村里从不摆席。本村帮忙的人完事就回去了,由于是山村,别村路途遥远,帮忙的人留下吃个饭,也就一个菜。这是我们村办事简朴之风,都传承了50多年。这几年物质生活提高了,有人提出想大操大办,可经村委领导耐心劝导,简朴之风还是延续下来了。”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毕研章说。

是不是因没有亲生子女,后事才会如此简单?村支部书记李俊实介绍说:“厚养薄葬是我们村的传统,老人的侄子照顾老人十几年,生活上悉心照料。村委会派人定期走访慰问困难户和五保户。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其子女必须尽赡养义务(每人每年不低于400斤粮食,200—400元钱,500斤煤,20斤花生油)。生病就医,生活服务,由子女承担费用,让村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凉泉村红白理事会自发形成于1962年,为了更好地发扬凉泉村的简朴之风,2010年6月份将红白公事正式纳入《凉泉村村规民约》。《凉泉村村规民约》规定,喜事新办、不准铺张浪费。丧事从简,不搞陈规旧俗,坟场不得占用耕地。现在的凉泉村村里没有足够的青壮年劳力,红白公事全村村民参与,互帮互助。每个公事需要用10-15人,由理事长按户籍轮流排出,具体分工。

(晚报记者孟书祥通讯员李伟尚现军)

倡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自2014年牛栏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以来,村民们积极响应。红公事随礼最多不能超出100元,随礼不坐席。白公事摒弃原来的旧习俗,不泼汤,不用白布,费用节约了大约60%左右,现在只花费400元钱就够,确实给老百姓省了钱,省了事,村民非常支持。”沂源县大张庄镇牛栏峪村村民杜纪斌说。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在沂源县镇蔚然成风。

近年来,沂源县十分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临淄等地学习考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沂源县印发《沂源县移风易俗倡议书》20万份,分发到每个家庭,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倡树文明新风;通过展板、条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每个村居社区至少有3条宣传内容;用手机短信发送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宣传面达40万人。实行以点带面,每个镇办确定2-3个移风易俗示范点,进一步健全村红白理事会,充实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民公约,截止目前,全县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强化村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制定了《沂源县公益性公墓建设规范化标准》,倡导厚养薄葬,推进了公益性公墓建设。(晚报记者孟书祥通讯员李伟尚现军)

新闻推荐

韩国农民沂源取经

...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