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晚报:那些美文那些人

淄博晚报 2014-07-16 17:16 大字

□田传厚

在单位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职责,使我养成天天读报的习惯;因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的缘故,又令我特别爱看报上文学副刊的文章,故而,在离开工作单位后,我坚持年年订阅淄博晚报。

晚报副刊犹如城市的文化窗口,展现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她滋润着我的心灵,丰富着我的人生。我崇尚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也喜欢文坛新秀的美文华章,每每捧读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一一收存。在众多赏心悦目的美文中,我又特别关注、偏爱多年来给予我扶持关照的老师、好友的文章,每当看到激动不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原市文联副主席韩青,是淄博市德高望重的诗人、作家,从事写作五十多年来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出版了多部诗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和评论集。在晚报副刊上,他的作品既有对大自然的讴歌赞颂,对往事的回忆感想;又有对先贤名人的推崇追思,给文学大家和文坛新秀的新作写的序言、书评,大气、厚重,格外引人注目,受到追捧。

他那些描绘、赞颂大自然的美文,洋溢着情趣。在他的笔下,飞鸟鸣虫的叫声动态,习性特长;花草树木的形貌色彩,时令变化,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充分展示了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文字的魅力。

由于敬慕韩老师的学识、名望,市内外的一些文学大家,文坛新秀出新作时,常请他作序或书评。处于友情和对文坛新秀的扶持、关爱,他总是不辞劳累,平心静气的细读品味作者的文稿,继而展开思路,挥笔评说,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既恰到好处的点出文章的精彩感人之处,又委婉的道出文稿的美中不足,令作者读者心悦诚服,深受教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由此,我联想起韩老师为我那本小小的文集写序的情景。说来,我虽不才,然得益于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磨练和领导老师的扶持,在写作上也小有收获。2000年,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际,接受几位年轻同事好友的提议,将多年来在报刊上刊登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稿选编集册,为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诸多感人的事留下文字记载,给单位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作个留念。韩老师多年来扶持关照我的写作,非常支持我选编文集。应我的请求,欣然为文集作序。他在写的序言中,深情回顾了和我的交往,对我的为人和文稿给予好评;同时,指出了我写作上的不足,提出殷切的期望,写的非常感人,为我的那本小文集增添了光彩。时任淄博日报副刊部主任、高级编辑的孙丰深老师,不仅文章写的好,出版过多部专著,还喜爱书法,练就一手好字。得知我选编文集,非常高兴,如多年来扶持关照我的写作,热情的为我的文集题写书名,指导我进行选编。

曾扶持过我写作的陈东升老师,多年来时常为晚报副刊写稿。他是资深老报人,高级编辑,曾任日报总编办主任,今年已是83岁高龄。遥想1975年我在淄博日报上刊登的第一篇新闻报道稿,就是陈老为我编发的。多年来,陈老宝刀不老,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精彩华章,出版了文集、诗集。他心态年轻,思想活跃,在坚持写作的同时,还爱好京剧、书法、赏石、赏砚,兴趣广泛高雅,活的潇洒自在。说来,他的爱好情趣不仅是打磨时光,修身养性,更饱含着文化人、学者的追求向往。就拿赏石赏砚来说,他不是一般的把精美的石、砚当作摆设,玩玩而已,而是倾向于它的文化价值,以一个学者的探求精神去把玩品赏。他玩出了名堂,赏出了品位,成为淄博赏石赏砚的行家里手和领军人物,也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题材和内容,这在他的有关文章里充分体现。

尤令人感念的是,他以一个老报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近年来参加了由淄博晚报倡导组成的“淄博市爱心姥姥扶助贫困女童联谊会,”年年捐款扶助那些因贫困和灾难上不起学的女童,被誉为“爱心姥爷”。观陈老的为人,读陈老的文章,会切身感受到人品和文品是相联的,他心中有大爱,人生乐趣多,其文章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着真情,闪现着乐趣,令人感动,令人愉悦。

我所熟悉的井庆覃老师,也是位老报人,曾在高新区多年主编报纸。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文,出版了二部文集。他的诗激情奔放,富有感染力;他的散文,很有情趣,耐人寻味。

因多年从事通讯报道,与多名报社通讯员有过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升迁,有的转行,仍在写作的已不多见。仅从写作而言,出大成果有大作为的当属石绍宏友,他不仅在报刊上发表了好多精彩文章,还出版了10多部文集、专著,成了著名作家。可喜可贺。他的作品、事迹多有宣传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张忠信友多年来笔耕不辍,屡有收获,亦值得庆贺。我与他虽多年不见,可在晚报副刊上时常见到他的美容(像片)和美文,很为他高兴。忠信生长在乡村,又长期工作在乡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那些回想往事的华章,散发着浓浓的乡情,尤其是怀念亲人的文章,感情真挚深沉,催人泪下。

说来,晚报副刊的精彩华章很多,既有名人大家的力作,又有文坛新秀的佳作,各具特色。在诸多的美文华章中,《青年文萃》占有较大比重,青年作者的文章写的精彩,编者的点评亦精彩,相得益彰。最大的亮点是,在诸多的文坛新秀中,谭清如、尚桂汝、于艳萍等众多才女的美文格外显眼,她们才华横溢,诗文俱佳,既尽情的描述心目中的生活,又直率的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情和活力,富有时代气息,发人深思,令人振奋。在这尽显个性,争展风采的年代,大有“巾帼不让须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这在我年轻的那个年代是不曾有的。我赞赏她们的才华,更羡慕她们赶上了可充分发挥才华,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时代。

是的,晚报副刊为众多作者提供了用武之地,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她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从各个方面、层面尽力满足社会各层人士、广大读者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说来,副刊编辑面对作者、读者层次不一,要做好文化大餐,尽量满足大家的口味,绝非易事。由此想到,编辑每天要审阅处理众多来稿,每周要编排多个栏目,责任重大,工作劳累,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作者、读者应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与编者共同努力,把副刊办得好上加好,更红火。

由此,我回想起当年写作的一些经历,对曾扶持过我写作的编辑老师深怀感激之情。我是从1974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的,最早为我编稿的是吕奇老师。他是淄博日报社资历最老的副刊编辑,资深高级编辑,以写稿出手特快而闻名。回想起我第一次去报社送稿的情景,特别有趣。那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吕老师的办公室,向他呈上我写的诗稿,他接过去,问了我的单位、姓名,冲我一点头:“好,我看看。”我没有告辞,想和老师拉几句,套套近乎,可又不知说啥好。他问我:“你还有事吗?”“没事,没事。”我慌忙走出办公室,那一刻我紧张得脸上冒了汗。没想到几天后我的稿子就上了副刊《孝妇河畔》的版面上,是倒头条,还挺显眼。当时我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吕老师虽与我很少交谈,然给我编发了多篇文稿,在刊登我的组诗《公园行思》时,还特请尚恕老师配了插图。他欣赏我写的几首散文诗,曾鼓励我多些散文诗,在我的心目中,吕老师既严肃,又可亲。

张峻声老师也是日报社资深高级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出版过专著。当年他编辑副刊《百花园》,多次为我编发文稿。他热情好客,喜欢与作者交谈。记得1980年初,他为我编发组诗《断想三曲》时,曾夸赞我写的好。现在看来,这组极为普通平常的小诗,谈不上什么特色,然在那个年月似乎还有点新意。我深知,这是老师在给我加油鼓劲。

曾担任副刊编辑的秦玉瑾老师也为我多次编发过诗文。他出身书香门第,言谈举止透露着儒雅的风度。

我接触的最年轻的副刊编辑是我的“一家子”田岚老师,她是报社有名的才女,发表过好多精彩华章。她虽为我编发过多篇文稿,然因她是年轻女编辑,我不好意思当面向她请教,从没和她交谈过。想想,真是迂腐的可笑。后来,她调到晚报,升任副总编。

说起田老师,有一件事令我深有感触。2003年,她因沂源县青年农民公培军夫妇家境贫困,生育的四胞胎女儿上不起幼儿园,写了《牵挂》一文刊登在报上,引起社会关注。之后,她在报社同仁的支持下,和市中心医院原妇产科主任郭玉香等爱心人士成立了“爱心姥姥资助四胞胎基金会”,扶助四胞胎,好多爱心人士加入了这个团体,基金会又扩大了扶助范围。2007年改名为“淄博市爱心姥姥扶助贫困女童联谊会”,并在民政局注册。联谊会集小善为大善,用会员每人每年三百元会费扶助那些因贫困和灾难上不起学的女童,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好的影响。由此,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舆论传播正能量的巨大作用,对田岚老师等爱心人士的善举表达深深的敬意。

此时,我十分怀念已故的谭连老师,他虽没为我编发过文学作品,然多次指导我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他为人厚道实在,待人和蔼可亲,我们一见如故。他向我赠送有关写作的书籍,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和体会,循循善诱。在他面前,我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我每写了稿子,习惯的先请他过过目,把把关。我在通讯报道方面有所成绩,受到表彰奖励,他为我高兴,特约我写体会文章,刊登在他编辑的《淄博日报·通讯》上。当时他分管处理群众来信工作,支持我对某行业不正之风的批评,将我的来信稿和报社的社会调查同时刊登在报上。由此,我的来信稿被报社评为年度“好新闻稿”。

说来,我所敬重的谭老师,有着辉煌的历史,也遭遇过不幸,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风华正茂,写了好多精彩华章,出了文集,有的文章作为范文选入小学课本,被人们誉为“孝妇河畔的高尔基”。后遭不幸,受到不公正待遇。多年来,他不计宠辱得失,努力工作,满腔热情扶持新人成长,充分展现了一个老报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

此时,我想起多年以来曾热情扶持关照我的王印双、蔡绍芳、王新之、查晓东、杨克和等编辑老师,想起和多名年轻编辑、记者在我单位共同采访的情景,令我感动,令我怀念。

新闻推荐

沂源县公安局燕崖派出所 打牌娱乐引纠纷民警热心来调解 ○齐恒霞刘晓芳

...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