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毅然走上替亡夫还债50万的坎坷路,沂源农妇王光兰说—— 信义在,日子总有盼头

财经新报 2014-05-06 18:52 大字

沂源县中庄镇富家庄42岁农妇王光兰,4年前丈夫因病撒手人寰。当债主与银行纷纷找上门来时,这个目不识丁的农妇面对亡夫遗留下的高达50多万元的债务,勇敢地承担了下来。

从此,她怀揣诚信、面带微笑,毅然行走在一条替亡夫还债的坎坷路上。

命运坎坷,不幸接踵而至

2002年,经历过第一次婚姻失败后,王光兰嫁给了富家庄的刘光华。在王光兰眼里,刘光华是一个头脑灵活、敢想敢为、心怀小志的好人,只可惜他患有先天性肺疾,下不了地更做不了重活。王光兰并没有介意这一点,她认为只要夫妻恩爱,日子总是有盼头的。

婚后不久,刘光华跑关系想法子,自己办起了养猪场。头一年挣了些钱,他又大胆地把家门后的那片山承包过来开荒种树,一心想赚更多的钱,小两口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养猪场的买卖并不那么如意,猪仔开始生病死亡,而刘光华的病也不断加重。

王光兰含着泪花告诉记者:“他每年春上冬里都要犯一次病,每次发烧不到半个小时,体温就会升到40度以上,整个人喘得脸色青紫,得赶紧找大夫来打针急救。”

在病魔的逼近下,刘光华慢慢失去了劳动力。生活重担就此一步步落到了这个农妇柔弱的肩上。王光兰学会了给生病的丈夫打针,也学会了给生病的猪仔打针,还学会了开三轮车。

天道不仁,巨额债务从天降

2010年,刘光华遗憾地离开了世界。刘光华离世的第二天,家里陆续来了几户讨债的乡亲,还有前来征讨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直到此时,王光兰才知道,刘光华办猪场和包山的那些东拼西借的钱,竟然高达54万元。这个没有固定收入,还要养活一个当时年仅4岁的儿子的孤苦女人,面对一贫如洗的柴门冷灶,该何去何从?

平复了哀痛,王光兰决定自己努力偿还外债。她说,“俺要是不还债,就坑了人家,良心上过不去啊!俺接过来了,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一点点地去还!”王光兰的话如泥土一般质朴,却脆响着诚信的力度。

为了还钱,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干,继续养猪、管理果园,卖樱桃。凡是能挣钱能做得了的农活,她都去做。就这样一滴滴地积累、一点点地打拼,4年间王光兰还了30万元债款。

自强不息,诚信铺就幸福路

2012年,在媒人的介绍下,王光兰结识了外乡的村民耿瑞军,并组建了新的家庭。这个男人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为她撑起一片更加阳光的天地,而王光兰也用自己一颗善良的心感动着他。王光兰不但主动和耿瑞军一起先把耿家8000多元的外债给还上,还尽心尽力照顾着偏瘫的公公。去年,夫妻二人停了养猪的活儿,专心经营着山林。

“日子虽然不如人家过得那么宽裕,俺们一家人却都和和睦睦的。但这个账只要还有一分钱还不上,心里就还是压着一座山啊!今年过年的时候,俺儿子说别的孩子年年都有压岁钱,他没有。我就给儿子打欠条,等俺还上账了,再还儿子。”王光兰对记者说着,眼神里流露出辛酸。

2014年2月,王光兰被评为沂源县道德模范,当她领了奖牌归来后,儿子高兴地跑进家门,跪在地上给耿瑞军嗑了个头,说:“谢谢您!自打你来了以后,帮了俺全家大忙了,俺娘的功劳很多可都是你的。”

记者临走时,王光兰爽朗地笑着,耿瑞军也微微咧开嘴笑了。记者分明看到了他们眼角中透露出来的坚韧和希望。新报记者常旭

实习生卢雪娇

新闻推荐

100个新型节能公交候车亭将亮相沂源

...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