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淄博的天更蓝,水更清

淄博晚报 2013-07-10 01:14 大字

淄博的蓝天越来越多,这是所有淄博市民都能感觉到的。几年之前,淄博的优良天数年年在全省17市中倒数第一,而且这个倒数第一能把倒数第二远远“抛在后面”。但如今,淄博已经排在了接近中游的水平,对于一个有着上千家化工企业、上千家建材企业、几十个燃煤电厂包围城区的老工业城市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有人说,沿海城市使一分力就能见到成绩,但淄博用九分力也不见得能看到,此话不谬。淄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虽不能满足,却值得肯定。

肩负重托

五六年前的淄博,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猪龙河、孝妇河、乌河、涝淄河……没有一条河流不是发黑发臭,鱼虾绝迹,水草不生。有的河流,代表河流水质的COD到了1000以上,而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必须控制在100以下。

大气污染同样令人揪心。站在城区东北的四宝山或是城区某栋高楼之上,放眼望去,整个城区上空仿佛捂着个巨大的灰色盖子。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蓝天白云,一年当中也难现几次真容。

淄博的环境质量还有改善的希望吗?很多人在默默地发问。

在这个时候,李洋受命来到了市环保局。

这之前,他也知道淄博环保这副担子不好挑,但直到坐在了环保局长的位子上,他才深切地认识到,这副担子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摆在他面前的,是三座沉重的大山:化工异味、河流污染、粉尘污染。这三座大山,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是李洋的性格。更何况,在他身后,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有几百万市民的热切期盼,有上千名环保系统的干部员工。他选择迎难而上,向大山发起冲锋。

首当其冲的,是化工异味。

淄博有上千家化工企业。“化工厂还能没有化工味?”那时,很多化工厂的负责人都这么认为。

张店东部化工区,就在城区之中,这里集中了多家建厂几十年的老企业,设备老化,工艺陈旧,跑冒滴漏严重,很多年里,这里化工味肆虐,居民苦不堪言。

冬天的一个晚上,东部城区化工味弥漫。李洋闻讯,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排查。半小时后,发现气味来自某农药厂。很快,李洋赶到了这家企业。经查,该企业废气焚烧炉下午因故障停止工作,废气外排,而企业仍正常生产,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午下班时,焚烧炉故障还没修复,检修工人竟然照常下了班,任化工废气往外排放。作为一个企业,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李洋当即要求企业立即停产,在未修好焚烧炉之前不得恢复生产;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也照此办理。

凌晨2时许,焚烧炉故障排除。一直在家里等候消息的李洋接到现场环保人员的电话后,才安然入睡。

几年来,因为有化工味而受到李洋严厉批评,被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没有人能数得清有多少家。

很多人都说,李洋是实干家,是干事儿的。炎炎夏日,他带领执法人员徒步排查孝妇河排污口。中午,大家蹲在河边,一人一盒饭,一瓶水,解决了午餐。看到大家如此辛苦,却无一人有怨言,李洋感动的潸然泪下。

环保局的夜查特别多,很多夜查,李洋都亲自带队。有一次,李洋带队检查建陶企业,

正值盛夏,闷热难当,车间里更是像一个大火炉,而且到处布满灰尘。不一会,大家的脸上、身上汗如泉涌,李洋也不擦汗,只顾认真地查看、询问。走出车间后,有人小声嘀咕:也就是李局长,人家哪有局长吃这个苦的?

这几年,除夕夜查,已成为李洋雷打不动的惯例。当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饺子,看春节晚会的时候,李洋却带领着执法人员穿行在乡镇、企业之间,守护着城市的环保安全。

李洋做工作,不是埋着头蛮干。几年来,市环保局出台了严于国家和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了15个行业环保管理规范,建立完善了10大数字化工程。实施环保工作重心下移,将环保责任落实到镇(办)和村居。整治污染企业6800多家,关停各类土小企业4500多家,治理恢复生态面积4万余亩。成立了夜间执法科,夜间执法形成了常态化。

几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忠诚、带着对老百姓的热爱,用心用力用生命干环保”,与时间赛跑,与自己摔跤,5+2,白加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多同志累倒累病,有4位同志永远地倒在了岗位上。全国重大典型孟祥民,就是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的一个代表。

无怨无悔

艰苦的努力没有白费。根据监测数据,淄博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实现持续改善,2012年,良好以上天数达到了220天,而2007年仅为26天。河流水质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市7条主要河流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

2011年,淄博市环保局荣获“全国环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淄博市获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一等奖。

但另一方面,从个别单项数据看,淄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一直居于全省最高水平。究其原因,就在于巨大的耗煤量。

淄博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一年约耗煤4500万吨,耗煤量占到全省总量的八分之一,耗煤强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5倍。可以这么说,耗煤量降不下来,实现空气质量根本改善的目标就只能是镜花水月。

而要大幅降低耗煤量,只有结构调整一途。作为环保局长,李洋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此,他在各种场合大声呼吁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更是大力推动。

鑫泉化工是沂源县一家制药企业,也是全国同行业知名企业,在全国抗生素领域处于核心地位。而就在几年前,这家当时还处于水源地上游的企业因为水污染问题,遭到当地村民的激烈反对。

当时,李洋接到村民的投诉信后,决定亲自去现场了解情况。经了解,情况属实。李洋还发现,该企业一新建车间已进入试产阶段,而这个新建项目,根本没有环评手续。

这家制药企业紧邻村庄,且下游就是沂源县重要的水源地田庄水库,而企业的环保治理也很不到位,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所造成是损失将是巨大的。

经过慎重考虑,李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发展。企业负责人闻听,顿时着了急。搬迁需要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以后企业背上巨大的债务,会不会被压垮?

企业负责人苦苦相求,通过各种关系做李洋的工作,希望“放企业一马”,但李洋没有答应。他对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搬迁,政府和环保部门都会给予大力支持。而搬迁不会压垮企业,只会让企业更好地发展。

这是一场博弈,环保与利益的博弈,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博弈。

最终,新观念占了上风。

对企业来说,搬迁过程是艰难的,但也是顺利的。县政府大力支持,环保局积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而搬迁的结果是皆大欢喜:水源地得到了保护,村民满意;企业通过搬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博弈的最大赢家;环保部门少了一个棘手难题;当地政府增加了税收。说句时髦话,就是实现了共赢。

鑫泉化工的成功,对结构调整的意义做了最好的诠释。但李洋也深知,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市环保局曾提出,中心城区南部的建陶企业,淘汰三分之一,转移三分之一,提升三分之一。保留的企业使用天然气。以此实现建陶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又极大地减少污染排放。但几年下来,这个工作举步维艰。毕竟,结构调整并不是环保部门的职责,它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利益。

李洋多次感叹干环保压力很大。有不理解的,也有威胁恫吓的。他曾接到过石料场、石灰窑老板的威胁短信,说要怎么怎么收拾他,让他小心点。他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一年能挣十几万、上百万的财路,一下子让环保局给断了,能不急眼?但另一方面,谁来干环保局长,也必须干这个事,得罪这个人。

曾有多名区县环保局长因受不了压力而辞职,这让李洋有些伤感:干环保得罪那么多人,谁来为环保人撑腰?但一想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想到人民的期盼,他又释然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家乡父老有一个天蓝气清的好环境,得罪人也值得。

(记者袁一军)

新闻推荐

沂源扬尘污染综合防治扎实有效

...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