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杨发磊 一切为了老区群众

淄博晚报 2013-01-13 17:56 大字

位于革命老区沂源县南麻镇西南的许村,曾是南麻战役的重要战场,1966年因修建田庄水库整体搬迁,是沂源县最大的库区村,全村2100多名群众多年来面临吃菜难、行路难等诸多难题,而这些难题从2012年4月以来开始得到一一破解,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村里来了市委组织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杨发磊。

行走在田间地头

村里的孔凡德至今还记得,4月26日下午两点多一家三口正在村东南的山坡地里种玉米,一位个子高高的年轻人从田间小路上走了过来,打了个招呼后就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帮着撒起玉米种来。他边干边聊,得到了一家人的交口称赞。这个年轻人就是市委组织部派驻许村的“第一书记”杨发磊。

在到许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发磊按照上级"五必问、五必访"的要求,通过白天下地、晚上入户、在办公室夜谈等多种形式,利用村民交水电费、参加体检等时机,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了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与村“两委”认真研究、市委组织部领导多次亲临调研指导,他确定了3年帮包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奔波在协调路上

为了尽快帮助解决许村群众吃菜、行路、救助等难题,杨发磊发挥优势,主动协调,先后到国土、林业、水利、交通、住建、财政等40多个市直、县直部门单位,汇报村里情况,咨询政策信息,寻求支持帮助。

夏日骄阳似火,行人汗流浃背。杨发磊擦一擦脸上的汗水,走进了沂源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室,联系协调许村即将展开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组织好为村民义诊活动、安排博爱家园建设项目、召集相关会议,杨发磊三过家门而不入,从张店匆匆赶回了沂源许村。7月12日许村遭受龙卷风特大灾害,他迅速联系有关部门赶往灾害现场,核查上报灾情,组织村民自救。经过他的积极协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许村成功申报了总投资120余万元的1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投资60余万元的水库移民整体推进村水利灌溉、投资30余万元的农业扶贫开发、投资30余万元的博爱家园建设、投资8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

忙碌在施工现场

经过杨发磊和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不少群众期盼已久的好事实事办成了。

许村因建设田庄水库良田被淹1100余亩,仅有的菜园地因地势低洼年年被淹,群众种的白菜“十年九不收,年年种菜吃不上菜”。杨发磊和村“两委”成员抓住汛前水库放水腾空库容的有利时机,5月22日-6月28日集中实施了垫地工程,新开发整理土地161亩,完成投资120余万元,使村民人均菜园地面积由10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群众吃菜难问题。

针对村民行路难问题,杨发磊和村“两委”成员多方争取资金支持,集中组织施工,连户路硬化扫尾工程于国庆节前全面完工,家家出门走上了水泥路。他还协调水利部门于汛前硬化了投资近30万元的许村至永兴村连村路760米,彻底解决了村北出行不畅问题。

许村缺乏文体活动场所,杨发磊协调财政部门将其建设列入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在村东空闲地垫高硬化场地2000余平方米,配套建设房屋4间、厕所1处,配备60英寸大彩电1台、体育健身器材14件,种植银杏等树木30余棵,使群众有了健身活动的新场所。他还协调市红十字会为许村小学建设红十字书库1处,协调文化部门为村里建设农家书屋1处,丰富了学生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许村垫地、修路、建文体广场等施工现场,村民们经常看到杨发磊忙碌的身影,大家禁不住对这个年轻实干的“第一书记”啧啧称赞。

出入于百姓家中

7月20日,许村村民孔祥生家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是杨发磊与有关同志再次为他家送来救助款。孔祥生的女儿孔令玉正在沂源一中读高中,去年患肿瘤手术,今年又复发,医药费花去十几万元,家庭非常困难。杨发磊积极向县、市民政、教育、红十字会等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目前有关单位已先后5次为她提供应急救助18000元。

看到村里有的残疾人行动不便、部分群众生活贫困,杨发磊协调市残联捐助5辆轮椅、3副拐杖,协调民政部门救助6户特困户共3000元。针对部分群众的具体生活困难,他还积极联系教育、市移动公司等单位,为36名学前儿童赠送了学习用品,结对帮扶了8名特困学生,为5户贫困户赠送了无线座机,为40余户村民优惠办理了老人宝手机。

“第一书记”的到来让许村的面貌悄悄发生了变化,村民孔庆斌说:“组织上派来了杨书记,俺们许村人真是有福了!衷心感谢组织部门、感谢党委政府!”(晚报记者孙艳芹)

新闻推荐

低碳“萝卜灯”

...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