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斗的故事
○赵纪国
明朝万历年间,官庄大闫满庄出了个教书先生赵光斗。他生于1596年,字丰城,道号何痴子,是赵氏家族的八世祖。他的父亲赵晓,赋性慈仁,乐善好施,重读轻财,德隆望重。晚年被授寿官,县官送匾“益方荣寿”。其母郑氏。两个哥哥完璧、试用都是庠生。他本人自幼好学、聪明伶俐。一生在淄川县教书,勤耕不辍。据说他教出的学生有唐翰林、沈道台、毕巡抚、王兵部等朝廷和省级大员,有十二把皇伞送丧的故事。他1655年去世,享年59岁。配祁氏,生二子即熙、即噩。今将他的故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1.天分
光斗小时候,天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背着书包去老师家读书。一天清晨,他刚出家门,路过街头的大槐树时,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点东西落在了他的头上。用手一摸,原来是一摊白白的鸟屎。他顺手甩掉后,跑到了老师家里,对老师说了此事。老师说:“你不要认为这是坏事,这是天粪(分)。说明你这孩子聪明好学,将来定能成就大事。”光斗记住了老师的教诲,潜心攻读,后来真成了有名的老师。
2.“跳”“跃”之分,教学认真
赵光斗聪颖,但没有考取功名,从事教书事业,态度认真,教学严谨、从不马虎。除了课本讲演以外,他还时时处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有一次,他带领学生出去游春踏青,路遇一条小水沟。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活蹦乱跳地跃了过去。他却在那里踟躇未动。学生们说:“老师,跳过来呀!跳过来呀!”
于是乎,他并紧双腿一跳,落进了水沟。学生们赶忙过来把老师扶起来说:“老师,这么条小水沟,一跳就过来了,您怎么能跳到沟里去了呢?”借此,他对学生们说:“单腿为跃,双腿为跳。孩子们,你们混淆了概念。你们一个个都是跃过去的,而不是跳过去的。我是为了让你们记住这两个字的意思,才有意跳到沟里的啊!”学生们赞叹不已,对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3.擒龙降虎之才
赵光斗在淄川教书期间,有个西铺庄的姓毕的学生聪明伶俐,好学上进。这天这个学生,正在与小朋友们摸家雀窝。毕生刚伸进手去,看到老师来了,就不敢把手缩回来,也不敢下梯子了。老师看到这种场面,怕吓着孩子们,就什么也没说悄悄地走了。老师刚走,毕生下了梯子,手里紧紧握着一条长蛇。原来,毕生看到老师也害怕了,但是忙着下梯子,手里还握着条蛇,又怕吓坏了老师和小朋友们,于是就在梯子上没下来。待老师走后,才慢慢地走下梯子,但他手里的蛇已被他卡死了。
赵光斗在远处看到这一幕。到了晚上,他便到了该生家里告诉家长,说毕生有擒龙降虎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一定要好好培养。结果该生后来成了国家栋梁之才,据说就是后来的毕巡抚。
4.收养义女
赵光斗在淄川教书期间,有个当地无赖,仗着有钱有势欺男霸女。有一天在大集上,这个无赖看上了一个农家妇女,便要欲行不轨。此事被教书先生赵光斗看到了,便将该女领到了家里并认了干闺女。这个无赖知道赵光斗先生德高望重,只好作罢。
5.高粱糊糊待翰林
清朝顺治年间,一直在淄川教书的赵光斗回到了老家闫满,生活拮据起来。一天,他正背着粪筐在街上拾粪。忽然从西边的官道上过来了一伙人,旗罗伞扇、锣鼓喧天,他躲避不及就站在了那里。轿中的官员一眼看到他,便停下轿子,赶到他跟前跪拜。赵光斗慌忙不迭地扶起官员,一看原来是自己教的姓唐的学生,已经在朝廷当了翰林院大学士,今天要回淄川南坡老家省亲,路过此地,巧遇老师。
赵光斗把唐翰林接到家里,就安排家眷为学生做饭。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些高粱米面子,师母便做了高粱面糊糊给唐翰林喝。唐翰林看到老师的处境,心里不安,便把老师领到轿子前,对老师说:“前面一箱是钱,后面一箱是书,老师,你随便留吧。”赵光斗看了看,二话没说就留下了后面的一箱书。唐翰林哭了,硬要给老师留钱,可老师说啥也不留。
由此可见赵光斗一生忠诚于事业,即便是贫困潦倒,也不放弃看书学习。
6.十二把皇伞送丧
大清顺治癸巳年十月初三,59岁的赵光斗去世了。消息传出,身在京城和省府的学生,唐翰林、沈道台、毕巡抚以及皇后娘娘的干儿子王启香,都赶来奔丧。所以当时在闫满庄就有十二把皇伞送丧的说法。
新闻推荐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让更多学生加入关爱老人的行列中,重阳佳节期间,康平小学一年级一班举行了“温情重...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