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穷得叮当响,如今户户奔小康 揭秘小山村的“致富经”
□ 大众报业记者 刘磊 王娜
通讯员 魏廷宝
村民变股民 全村享红利
“没打农药不上化肥,都是院里种的纯天然绿色有机果蔬,快尝尝。”8月10日,51岁的孟凡云头戴花围巾,边打招呼边端着一碗热乎乎的黄桃汤和一盘新鲜果蔬走进客人李雪的房间。李雪是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的记者,闻听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享誉全国,她便慕名而来想一探究竟。
中郝峪村地处鲁中山区深处。2003年前后,中郝峪村人均耕地不过两分半,人均收入也仅有2000元,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讨饭村”。
“年轻人不愿回村,年老的啥也干不了,一年到头守着这点儿地‘混’日子。”孟凡云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唏嘘不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眼瞅着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毫无变化,干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赵东强急了眼。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让大学毕业的儿子赵胜建回村。
回村干啥?发展乡村旅游。
中郝峪村虽穷,但好在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在淄博市文化旅游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赵东强带领村“两委”准确把握村内生态环境优势,提出了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强村思路。
2012年,年轻有冲劲儿的赵胜建则带领团队通过实行“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模式,不仅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将所有能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土地流转,并注入资金,规范化统一操作。
“由此一来,不仅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公司还能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业态布局,村民则根据情况参与管理分成。”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建说。
62岁的陈焕清是“丈母娘大碗茶”的主角,每来客人她都手捧大碗茶高唱《社会主义好》。若不受疫情影响,“丈母娘”陈焕清可以轻松月入过万。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吸引青年返乡创业,让农民赚钱。”便是中郝峪村十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如今的中郝峪村年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全村综合收入35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2000元到现在4.5万元,十几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了20倍。
“感觉跟做梦一样。”孟凡云笑着说,自己通过房子和现金入股,如今每年可拿到两三万元的分红,“这好日子且长着呢”。
旅游助脱贫 特色成亮点
如今的中郝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人人有活干,家家都有股,户户奔小康。
曾在博山工作过的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是中郝峪村成长的有力见证者之一。他认为“郝峪模式”运作基础并不复杂,但这种新思路的优越性已经显现。文化赋能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的规划建设,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乡村乡亲互相滋补,让村民村官共同致富,真正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而让“郝峪模式”领头人赵胜建最有成就感的是,村民变富、扶贫精准。
“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村里人人是股东,个个是老板。当时对于村内的37户贫困户,我们给予了相应的‘照顾’:公司根据每一个贫困家庭的现状,承包给他们不同的项目进行运营,并且公司拿出所有收益的20%用作全村村民的固定收益,剩余利润根据股份进行二次分红。”赵胜建介绍,“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新模式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内生动力,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保障了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实现了脱贫致富。
眼下,不仅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中郝峪村的乡村旅游,也从初期的单一观光农业,逐渐形成集规模化种植、农副产品制售业、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新六产”发展格局。中郝峪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丽嬗变,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从“郝峪模式”到“全国样板”
八月的内蒙古赤峰市,徐徐凉风穿山而过。恰逢周末,雷营子村的农家乐游客爆棚,沿街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66岁的腾国民在儿媳开的“付裕农家乐”对面摆起了水果摊。新鲜的茶果、苦瓜、山桃招揽了不少游客。“一年光山货就能卖五六万,俺儿媳开的农家乐更厉害,一年能赚这么多!”老汉骄傲且神秘地伸出了两个指头。
“雷营子村复制中郝峪村的运营模式,让我们获评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了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样板。去年,我们村成立的旅游公司就赚了116万,全村旅游实现收入600万。”谈话间,喜上眉梢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平,拉着赵胜建的手不愿松开。
赤峰市古山村也是“郝峪模式”落地内蒙古的受益村庄之一,其党支部书记常亚军认为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很受用。
现今,实现了致富梦的中郝峪人已把成功的种子播撒到全国。截至目前,可复制、可推广的“郝峪模式”在河北、内蒙、重庆等全国27个村落地生根,1000多个村先后到中郝峪村学习考察。
中郝峪村的成功探索,不仅实现了贫困村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而且还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样板。2018年,中郝峪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扶贫典型案例,“郝峪模式”也先后被国家文旅部、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山村虽小,影响却大。多年来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考察团参观学习中郝峪村后,无不感叹:“小小山村,蕴含着脱贫致富的‘真经’!”
新闻推荐
淄博市源泉镇机关食堂想新招制止餐饮浪费 按需准备饭菜,可打半个馒头
食堂师傅将馒头一分为二,方便大家取用。8月20日中午,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政府工作人员张文霞走进食堂,要了一勺土...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