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话读书
□陶安黎
四月真是个好月份。除了春暖花开,世界读书日、淄博读书节,也都在这个月里。唯独这个时候,人们似乎都觉得,读书与自己有关。
其实,读书日当然要读书,读书日以外的日子更要读书。
读书节不能当节过,因为这个节日不需要热闹,而是静静地用功。
读书应该和做人一样实实在在。书,读过了才是自己的。书也是有生命的。一本书在写出来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心灵与个性。
空闲时,我习惯站在自家的书橱前,望着里面的一排排书籍。它们不分年代、不分国籍、时空交错却井然有序地站在一起,把书脊上的名字呈现给你,每个名字的背后都连着一段段年华,系着一程程心路。
这些在我的人生不同时期购置的书籍,就像许许多多不会变心的朋友,陪伴着我的生活,让我从未感觉到孤独。
读过的书,仅看一眼封面,就如同邂逅老友一般亲切,似乎随时可以从书架上走下来同我恳谈。我们相互理解,心有灵犀。它们的思想,长期影响着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尚未读过的书,也在向我打着招呼。它们是我的老熟人,尽管彼此还不了解,但始终与我不离不弃地厮守着。有些书,我这辈子可能读不到,也读不完;然而,它们永远是我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并在我的心中打下恒久的烙印。我相信,来到我家的书,无论读了的还是没读的,都与我有着不浅的缘分。
由于住房不大,我至今没能拥有自己的书斋;但我的屋里随处都是书斋。沙发上、座椅上、茶几上、床上,甚至厕所里,都放着翻了几页或者插着书签的书。我在家里的任何一个位置,任何一个姿势,都可以随手拿过一本书来翻翻。
没有功利的读书,才能真正读出兴味来。这时,你才会觉得,读书,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读书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读书应该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该读一些书,读一些好书。
读书是能够改变人的。一个热衷于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高素质的民族。
作家宗璞说过这样一段话,“每当独坐时,常有一种幸运之感。我有眼睛可以读书,有耳朵可以听音乐。人类创造了这么多好东西,让人来不及地去亲近,而无暇寂寞。”真的,一个人来到世上,却没能接近书籍,即使他其它方面做得再成功,我还是觉得他很亏。
捧起一本书,足不出户,即能体验大哲的参悟,接近智者的心灵,这是多么划算的事啊。我们在计算经济账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给自己的精神算上一笔帐呢。
记得刚兴电子书那年,一位推销员联系到我,取出一套装帧豪华的电子版图书说,这数十张光盘,已把所有的世界名著囊括其中,一册在手,尽览精华。我说,我不太适应读电子书。她又说,以当前的趋势来看,电子书必将取代纸质书。这话说得的确有预见性。当时我也很肯定地告诉她,就像电视机不可能取代电影院一样,电子书也不可能取代印刷书。
在一时还寻不到纸质的书,而又特别想读这本书时,我也会去网上搜电子书看。我个人认为,“读”和“看”是不一样的。看,只是了解一下大概内容;而读,就要深一个层次了。显示器上那些闪烁的字符,如同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我难以捕捉到它们,使它们进入我的思想和意识。于是,当书店里开始有该书出售,我还会去再买一本。
单是看看故事,了解内容,是读书最基本的需求。此外,读书还是一种享受。拥被夜读,黄卷青灯,轻轻的书页翻动声,字里行间散发的淡淡的油墨味,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沉醉在由书籍营造的气氛中,这种气氛会长久地熏陶着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情,这是屏幕阅读所无法做到的。
读书,也许带不来太多实用性,却能给予你更多心灵的“实惠”。正因为读了书,那些不可忍受的能够忍受了,那些看不开的也能看开了。人的一生是一部大书,而书中有着各各不同的人生。我们都生活在俗世,当有一天,我们的心灵渴望和俗世保持某种距离,这就是读书的时候。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常旭通讯员齐迪报道本报讯4月24日上午,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打击欺诈骗保维护...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