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玉如意

淄博日报 2019-10-18 00:49 大字

□李媛

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乾隆时期玉如意,玉料青白色,长41厘米,体作长柄形,柄前有一椭圆形结。如意正面饰大小灵芝两朵,通体雕蝙蝠和缠枝梅花,用料考究,琢工精细,寓意吉祥,是如意中的上乘之作。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祈福禳安的涵义。“君子比德于玉”,这件玉如意更是将玉的坚润不渝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吉祥文化特色的如意器物。

中国人自古讲究礼仪,吉祥用语特别多,在节日、喜庆活动中,人们最常用的就是万事如意、吉祥如意、事事如意、平安如意、称心如意等带有“如意”二字的祝福语。借其音,人们制作了一种工艺品,互相赠送,这就是“如意”。如意一般长尺许,一边是翘起的如意头,中间是适宜用手把握的柄。如意大都用珍贵材料制作,如玉、翡翠、珊瑚、玛瑙、象牙、紫檀木等,并且镶嵌金银宝石,精工细作,华丽高贵。

如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如意本为“痒痒挠”,也就是古代的爪杖。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引《稗史类编》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爬搔,如人之意。”由此可见,如意的来源就是今天所谓的“老头乐”或者“不求人”,即痒痒挠。因为它能够在背脊痒时帮助人们解痒,因此古人形象地称它为“如意”。

如意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吉祥寓意,故如意又称“握君”“执友”“谈柄”。据说在魏晋时期,如意已经受到士大夫贵族的青睐,但是它不仅是搔痒工具,也是防身武器,还是一种地位身份与权威的代表,朋友见面时又是表示恭谦心意的物品。宋代的如意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祥瑞图案,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且制作材料贵重,用金、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木、骨角、奇竹等制作的如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那时的如意多镶嵌珠宝,长度也逐渐缩短,如意头上雕刻的图案大都是借“如意”二字顺意发挥而成的吉祥图案。有的如意头被雕成两个柿子状,而“柿”与“事”同音,因而这种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有的如意头上刻有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大寿字飞翔,“蝠”“福”同音,寓意“五福捧寿”。这时的如意已变成了高雅的陈列品。清代的如意,其工艺水平达到顶峰,一直被视为宫廷贵重礼品。清代帝后的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皇帝也经常赏赐王公大臣如意,表示皇恩浩荡;臣子、下属还常用各种材质特殊、贵重的如意,作为进献给皇上的贡品、上司的礼物;外国使者来朝,也常常能得到皇帝馈赠的如意;民间在节日或喜庆活动中,也常将如意作为礼品,互相馈赠,祝愿彼此称心如意。

新闻推荐

传唱经典,凝聚民心,敬仲镇 在歌声中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刘磊本报通讯员苗雁飞“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日前,礼赞...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