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黄釉盘

淄博日报 2019-08-15 23:31 大字

□李媛

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北宋时期的黄釉盘,系临淄区齐陵镇淄河店村西南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盘高6.9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8.1厘米。圆唇,敞口,浅盘,平底,圈足,器内外均施黄釉,釉色鲜亮,圈足有三个支烧痕。这件至今保存完好的黄釉盘是一件艺术造诣较高的罕见珍品,对研究黄釉陶瓷制造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古代社会,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釉瓷器除了作为陈设观赏、日常生活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

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锡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色,也称铁黄,最早出现在汉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汉代越窑青瓷器上多见一些釉色偏黄的制品,严格地说,它们不属于黄釉,仍属于青釉,或称为青釉中的青黄色釉。汉代黄釉多有杂质,并不是纯正的黄釉,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原因导致的结果,属于一种偶然窑变的产物。正因为这偶然的窑变,汉代黄釉陶颇有历史工艺价值。唐三彩、辽三彩上也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亦属于窑变之产物。

黄釉还分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高温黄釉瓷多为普通的民窑制品,而低温黄釉瓷多为官窑制品,非常珍贵。纯正的黄釉瓷始自明初洪武年间,到弘治时期,黄釉瓷已近乎完美,达到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明代晚期,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釉瓷主要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特点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刻、划、印、雕等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釉瓷器上,丰富了黄釉瓷器的品种,并一改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则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精品多为光绪朝慈禧太后御用的官窑瓷器。

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从唐代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黄袍被当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时以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黄釉瓷器是明清宫廷用瓷,禁止民间使用。而且,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直至现在,黄色都是能代表中国的主色调之一。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陶瓷器物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究珍贵陶瓷背后的故事,才能更深层次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深刻地体会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新闻推荐

淄川三条公路因抢修暂禁社会车辆通行

本报8月15日讯(记者胡泉通讯员张天舒)15日,记者从淄川交警大队了解到,因进入东部山区的淄中路、土九路、博幸路...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