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成立 “爱心储蓄”社会服务基地 让爱在时光里流转“增值”

今日周村 2019-02-20 07:55 大字

□本报记者   路意

初春的清晨,空气中隐隐透着一股寒意。2月17日早上7点半,家住长安社区的孙玉华老人在家门口默默地伫立了许久,她紧紧地盯着胡同口,从那盼望的眼神中,记者能够体会到她是在期许“到来”。

不一会儿,6位白发苍苍、身穿红色志愿者服的老人,大提小掂地拐过了胡同口,向着孙玉华老人和记者的方向走来。孙玉华老人立马迎着来客,挪动着有些蹒跚的双腿。“老姐姐过年好呀!快别过来了,您腿脚不方便,早上有些凉,您在屋里等着就行,每次都出来迎着我们。”一位志愿者抢先一步,扶住了老人的胳膊。“我知道你们今天要来,我想你们呀!”孙玉华老人激动地说道。

进院儿后,两位志愿者把孙玉华老人扶到了屋里,陪着老人唠起了家常,另外几位志愿者忙着收拾起了院子……半个小时后,院内院外整洁一新,7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新烧开的茶水,唠起了过年期间的新鲜事。

一杯茶水、几句寒暄、无限温情……而这,只是“爱心储蓄” 爱心互助活动的一个掠影。2009年以来,致公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先后在大街街道长安社区和元宝湾社区成立了两个“爱心储蓄”社会服务基地。

“爱心储蓄”,即通过社区和老年服务中心组织群众开展爱心互助活动,由爱心志愿者到社区家庭或老年服务中心提供志愿服务,服务基地为每一位志愿者建立统一的“爱心储蓄”账户,签发“爱心储蓄”存折。志愿者每次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长都会被及时地计入自己的存折存储起来,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可以享受到与存折中累计记录等时的免费服务。这样,就将志愿服务、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社区养老的新模式。在已有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致公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又创办了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联系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义工活动,丰富了“爱心储蓄”社会活动的新内涵。

自2009年开展“爱心储蓄”活动以来,致公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已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爱心储蓄”志愿者由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700余人,志愿者队伍开始以致公党员为主,发展到现在以社区党员、工友、老人、青年、妇女等“六位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累计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服务时间10000多小时,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肯定和好评,社会和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如今,“爱心储蓄” 爱心互助活动拓展了帮扶、慰问、义务劳动等其它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每逢重大节假日,志愿者都坚持走访慰问社区老党员和生活特困户,以“爱心奉献,志愿服务”为特色,以“储蓄爱心,奉献社会”为宗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物质帮扶、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搭建了致公党与社区居民的爱心平台。

十年来,每每说起这些往事,致公党周村区基层委员会主委邓杰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感,总是深有感触地说:“走在这条奉献爱的路上,我觉得很幸福,爱心储蓄,储蓄爱心,享受爱心,传递真情。

“爱心储蓄”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带给我们很多温暖的记忆,在服务社会的点点滴滴里,“爱心储蓄”的精神也将继续传承。我们期待着,爱心的精神能够在周村的土地上,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结出最饱满的果实。

新闻推荐

美丽的齐园 小记者穆潇睿(临淄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

齐园是一个美丽的公园。走进齐园北门,两只石狮子坐落在大门两边。在左前方卧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齐园”两个字...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