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痴”周建华

淄博晚报 2018-11-21 11:16 大字

◤柳塘春雨◤双耳如意瓶◥驱邪纳福◥生肖兔他是一个“画痴”。

从儿时的挂历纸到宣纸再到陶瓷,他痴迷于线条与色彩在不同介质上塑造出来的神奇世界;从家乡到景德镇再到淄博,他执着于寻找更适合自己创作的艺术土壤。他就是周建华,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2015年被淄博浓厚的陶瓷艺术气息所感染,从景德镇来到淄博创作,担当起两大瓷都、两地文化融合的艺术使者,他独成一派的艺术风格为淄博陶瓷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艺术启蒙从香烟盒开始

周建华,1971年生,江西鄱阳人。他的儿时记忆就是从绘画开始的。

“小时候懂事起,我就特别喜欢搜集各种火柴盒、香烟盒、扑克牌。因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是极少数能寻觅到精致图案的地方。我对这种图案美喜欢到近乎痴迷,那也许是我对于艺术最初的感知。”

后来学校有了美术课,周建华开始真正接触绘画,儿时收集的香烟盒和火柴盒图案成了他临摹的范本。“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本子,我爸就去亲戚朋友家要过期的挂历,让我用挂历的背面画画。到了小学四五年级,老师发现我在绘画方面的天赋,经常让我为大家出黑板报,一时成了学校的名人。”

上高中后,周建华的父亲在四十公里以外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景德镇分校国画系给他报了函授班,每星期上两次课,周建华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一周两次,每次我都骑自行车去,每次别人交两张作业我就交十几张甚至二十几张,而且老师每次授课都用我的画作当范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还有幸遇到现在国家级大师陆如、乐穹、白海、许国盛等老师,并受到他们的悉心教诲,开启了我专业绘画的新篇章。”

□接触陶瓷绘画一举成名

1994年毕业后不久,周建华去了景德镇卫华瓷厂,刚进厂时他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靠厕所的工位上,但不久因为画了一个青花300件观音图瓶子,让所有领导刮目相看,不但将他从最后一排调到第一排最好的位置上,还提拔他当上了人物组的组长。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幅陶瓷画,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不同器形、不同大小的陶瓷瓶上尝试新画法、创造新技艺。”在景德镇陶瓷界颇有名气的周建华2002年还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华艺轩。

2015年,周建华和妻子受邀参加淄博市陶博会,周建华现场绘画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更遇见了自己的“伯乐”!在这位“伯乐”的引荐下,周建华决定留在淄博,在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寻找灵感。“美陶免费给我们提供了工作室,华光、泰山等淄博本地的陶瓷企业聘请我为画师。我还得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的指导并有幸成为其关门弟子。”周建华说,在淄博期间,他得到了山东鲁派四大神笔之一李克昌等多位大师的指导以及淄博朋友的帮助,这片热情的土地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和创意。

周建华说,南方和北方的艺术诉求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南方喜欢大红大绿,北方则喜欢清新淡雅,南方的青花技艺北方人做不了但都很喜欢,所以这也成了他在淄博寻求突破的窗口,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绘画风格,这种北瓷南画、两地文化的融合让他逐渐在淄博打开了局面。

□“画痴”周建华的多变画风

读完周建华的艺术人生,再一起感悟他的艺术风格。

在他位于小庄社区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客厅以及两个房间都摆满了他创作的陶瓷绘画作品,有釉上、釉下、釉中彩,釉下五彩、青花、高温颜色釉以及粉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其中,他对人物、花鸟、走兽的画风,对青花钟馗、达摩、老子出关等题材的表现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作品古典高雅、格调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周建华的妻子告诉记者,周建华不是在创作,就是在构思创作,说他是“画痴”毫不为过。“冬天大雪天,家里没有暖气,冷得画笔一放就结冰,有一天半夜我睡醒了冻得瑟瑟发抖,他却还在画,而且达到了一种无我的状态,忘记了寒冷。”她告诉记者,周建华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任何嗜好,唯一的喜好就是画画。

凭借对绘画的认真钻研,周建华在景德镇、淄博乃至全国陶瓷界都有不小的名气,其作品也在多个大赛中斩获大奖。作品《钟道神威图》在香港艺术作品展荣获创作一等奖;陶瓷美术《连年有余》在首届中国陶瓷美术青花釉里红研创会荣获创作一等奖;作品《人面桃花》、《恋》在北京国宾馆钓鱼台荣获“陶瓷美术终身成就奖”;作品《八仙过海》被韩国驻广州领事馆收藏……从事陶瓷创作二十多年,所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晚报记者刘洪霞沙红翠)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举办“记者节开放日”活动

□程芃芃肖群徐茂金11月15日,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举办“改革创新共赢成长”2018记者节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同仁走进中行...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