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护工密爱华5年照顾4000多名流浪者“让受助者有家的感觉是我的职责”
本报记者李洋
早上八点半随着班车的到来,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护理部工作人员密爱华急匆匆地从车上下来走进护理部更衣室。两分钟后换好衣服的密爱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受助人员观察区共有受助人员餐厅、观察室、洗衣房、淋浴室等9个不同的房间,每一个房间从门窗地面到床铺桌椅还有马桶、垃圾桶,她都仔仔细细地擦拭一遍,然后挨个房间喷洒消毒液,无论有没有受助人员入住过,每天相同的流程都要进行一遍,为确保消毒效果,受助人员观察区一天两次分别用消毒水和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灭菌。
今年中秋节密爱华需要在单位值班,没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对此,她很坦然地说:“没法回家是因为工作需要,没有什么遗憾。到中秋节跟驻站的这些受助人员一起吃月饼也算是过节,能让站上的这些受助者有家的感觉,也是我工作的职责。”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统计,从密爱华到站上工作至今,被密爱华照顾过的被救助流浪人员有4000人左右。说到受助对象,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叫“周一”的女孩。“周一”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给她起的名字。她是个先天智力发育迟滞的残疾人,被救助不久,周一就住院了,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半年后救助站把插着胃管、尿管的周一从医院接了回来。每天,密爱华用注射器给周一喂6次奶粉或米糊,帮她翻身、按摩,后来周一拔掉了胃管、尿管,从开始被搀扶着走,到自己扶着轮椅溜达再到后来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
许多人认为护工的工作无非是打扫卫生,照顾受助人员。但救助工作中潜伏着很多未知的危险。对此,密爱华说:“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不能惧怕困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临淄区雪宫街道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人才新政23条”政策,让人才政策真正达到用人单位熟悉...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