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板话哥

淄博晚报 2018-09-03 15:26 大字

李雨株

那天我干完家务刚想休息,忽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我忙开门一看,是黄玉庆老师笑着站在那里,见我开门便叫着我的名字说:“我最近又创作了《乡村振兴话文明》,拿来你看看。”这些年来黄老师每创作一篇板话都给我送来一份,他的两本书《武松新传》,《黄快板板话》出版后亲自给我送来,《乐在板话人生》一书是打电话让我去拿的。他对我的提携和帮助让我一直感动至今。

1985年为改变穷困的家境,我们借了几千元钱让儿子在华洋街上租了个门头,想干点买卖。这期间正和黄老师的三儿子挨着门头,一来二去两个孩子便成了朋友,大人们也越来越近乎。有一次我去拜访黄老师,正赶上他大儿子和老伴,我们四个人先从孩子说起谈到家庭,聊生活话人生,十分投机。几十年来我极少称他老师,总是亲切地喊哥。

板话哥勤劳能干,退休后一刻也闲不住,他和嫂子一块种菜卖菜。不管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夏日,他推着菜车走街串巷,那亲切的微笑板话式的语言,不管走到哪里,人们一看就知道是黄快板来了,呼啦一下都围了上来,一会儿功夫他的菜就被抢光了。人们都知道他的菜是自己种的,不上化肥好吃实在,再是都愿和他拉呱。当年蒲松龄是开上茶水设摊请人讲故事以此了解百姓疾苦,而如今板话哥通过卖菜和人拉呱了解了百姓心声,以此获得大量素材写成一本本板话著作,这也得益于他当年修太河水库和萌山水库干宣传练就的功底。

板话哥淳朴善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这让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男女老少都望着亲切不怵头。许多村庄甚至是极其偏僻的深山老溜里,爱好文艺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都慕名找上门来让他给写演唱材料。求写材料的人有的来自罗村、寨里、井筒、蓼坞,有的来自昆仑、杨寨或者幸福嵧。不管是谁他都亲切接待有求必应。他为人们写的演唱材料有三句半、快板,有表演唱,还有小戏剧、歌舞等。这些作品都来源于百姓生活,他又写得入情入理风趣幽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山里百姓看得眉开眼笑。

日久天长他和这些农民都成了朋友。原本不认识来自井筒村的白大姐就因找他写演唱材料成了朋友。爱好文艺的人大多心中有故事,嘴上话也多。年近七十的白大姐没有文化,每次来到他家,都是又说又舞表演自己编的节目,板话哥总是认真指导和修改,有时干脆给她另写一篇,白大姐非常感激。嫂子做好饭他们就一块吃,来来往往像亲戚一样。有些山里人给他带点地瓜或煎饼他收下,然后回上一份价值超过对方的礼物。去他家里我是常客,一次我和嫂子聊天,原本在场的他一霎不见了,过了一大阵子才回来说:“我给你拔上点菠菜和芥菜,都择干净了。”板话哥认为我条件差,每每都是这样。

板话哥有责任担当,他任区政协常委二十多年,向领导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如他了解到群众找领导办事难,经多方了解考察听取群众意见,又了解外地做法,建议政府开通了市民热线,12345有事找政府,自此百姓办事不再难。最早研究蒲松龄文化的路大荒罕为人知,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建议保留路大荒故居遗址,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并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淄川区立即行文,现在已为路大荒故居立碑。

板话哥胸怀大气,荐贤举能,早年不管当老师还是任宣传队长或当图书馆长,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就举荐提拔重用,退休后时常提携帮助文友,对待朋友能掏心窝子,深得爱戴,人们都尊敬地称他黄老师或黄老先生。

著名作家、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娄炳成先生评价黄玉庆有“六高”:人品高尚,理想高远,板话高人,语言高妙,作品高超,年龄高寿。如今黄老先生八十高龄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读书看报不用眼眼镜,走起路来脚下生风,现在仍然每天都在思索和创作,人们称他“淄川一宝”。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板话哥。

新闻推荐

提高业务能力 为用户提供优质通信服务

《淄博日报》8月31日的《一句“没法解决”伤透电信客户心》新闻报道刊登后,淄博电信公司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立即组织...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