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文明新风吹遍美丽乡村
凤凰镇西刘村老年协会的成员将收来的现金包进红包,标注上姓名,准备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中。□本报记者刘磊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崔立来孙锐
南太合村是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的一个普通村庄,这几年,因为坚持了30年的五毛钱份子钱远近闻名。
“家家户户都这样,除了直系亲戚或者相交甚好的‘硬亲戚\’,其他乡里乡亲统一只收五毛钱礼金。”南太合村村主任李洪海说。
同属于凤凰镇的西刘村,则有一项实行了12年的村规:子女每年把孝敬、赡养老人的300元至600元不等的“零花钱”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随后再由老年协会发给老人。用村里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做“依法孝老”。
与凤凰镇相邻的朱台镇西单村则因另一项村规而闻名,村里规定,每周子女必须陪同自家老人洗浴按摩,定期陪老人吃饭,并且婆婆由儿媳妇来陪,男同志,有女婿的女婿来,女婿不在家的儿子陪……
当然,五毛钱的份子钱并不多见,“依法孝老”也并非村村办得到,但在临淄区,却处处能感受到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以前礼金昂贵,一二百拿不出手,三五百不少见,现在“随礼不坐席”,只收取干份子50元,最高不超过100元。以前大摆3天的流水席,现在一桌酒席四五百元,几桌就够。以前家里人去世,披麻戴孝、送浆水、扎灵棚、拜祭、设宴待客一样都不能少,花费动辄上万元,起码需要3天时间,主家既要承受丧亲之痛,又要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谓身心俱疲,现在一场葬礼半天就结束了,孝章、小白花、骨灰盒等各种支出才1000多元……
“人家大办咱小办,会不会被笑话?特别是家里老人去世了,要不办得风风光光,会不会被人戳脊梁骨,背上个不孝的骂名?这都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临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王玲霞说出了老百姓的担忧。
群众心里有负担,政府就得想法卸“包袱”。临淄区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移风易俗全覆盖,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其中红公事只随礼、不坐席,提倡只随50元,最高100元,白公事“八建议、八提倡”,建议不大操大办、不顶瓦打幡、不披麻戴孝、不唱戏打鼓、不大摆灵堂、不设宴待客、不丧后酬劳、不田中筑坟,提倡丧事从简、哀悼告别、黑纱白花、播放哀乐、鲜花祭奠、只吃便饭、理事从廉、进入公墓。在全区所有464个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让群众自己推动,实现自我革新。
“与其葬礼大操大办,不如省下来在生前好好孝敬老人。以前比的是谁排场大,现在都比着看谁更孝敬老人。”王玲霞说。
殡葬改革卸下百姓经济包袱
“迁坟动墓,打扰先人,这事没得商量。”起初,刚听说自家祖坟要改造时,临淄区皇城镇于家村年近古稀的于学孟生起了闷气。
镇村干部十几次到家里做动员,虽说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老于头还是不肯点头。但随着墓地示范区改造完成,苍松翠柏间的卧碑式墓穴,整齐划一的墓园小路,墓穴间绿意盎然的扶芳藤展现在眼前,再看看以前小山似的坟头,杂草丛生,连路都没有,老于被彻底说服了。
摒弃传统的祭扫方式,探寻文明殡葬模式,这是临淄区在移风易俗工作中一直秉承的理念。目前,临淄计划投资3026万元的区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已完成墓穴1.5万个,各镇街和村居建成公益性公墓44处、墓穴2.1万个,还有8处镇街、村居级公益性公墓在建,多处村居级公益性公墓计划年内开工。
“全区有历史形成的公墓407处,墓穴1.7万个,如将现有老墓穴搬迁至新型公益性公墓,仅需占地34亩,可置换出3200余亩土地。”临淄区民政局局长王云明说,按照全区现有人口规模,以年死亡率8‰、20年周期计算,通过建设新型公益性公墓,可节约土地近1.8万亩,土地节约利用率达到99%以上,可有效解决“故人与活人争地”的难题。
临淄区先后出台多个规定,把公墓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相比目前市场上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商业墓地,临淄区还在金山镇凤凰山上修建了130亩的区级公益性公墓,遍植名贵林木,四季草木青葱,环境远远超出一般的商业墓地。但本着“个人承担墓穴成本、政府负责基础配套、企业收取管护费用”的原则,3580元的价格包含了成本费和20年的维护费,可谓“平价墓穴”。同时,对城市低保、“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全面免费提供墓穴。
“卸下老百姓沉重的经济包袱,刹住讲排场拼面子的攀比歪风,转变丧葬习俗,倡树文明新风,也为经济发展腾出了空间。”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按照规划,临淄区将于2020年建成公益性公墓381处、骨灰堂16处,墓穴9.6万个,满足60万人20年的安葬需求,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建设暖到群众心坎上
楷书、草书等字体一一亮相,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纷纷呈现……3月22日,在临淄区齐陵街道东龙池村文化大院,书画家们挥毫泼墨,为当地群众创作书画,这是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主办,区文化馆承办的书画联谊进乡村——“暖心”文化直通车活动,当天共送出60余幅书画作品,为村民们呈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临淄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上,实施了“文化设施”全覆盖,着力提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环境上,则实施了“文化活动”全覆盖。创建“暖心”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包括“一村一年两场戏”“戏曲进校园”“临淄之夏”“乐舞临淄”“情沐齐风”等各类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广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群众性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好去处。目前,临淄区共提升综合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大院275个,数字化升级农家书屋414个,新建百姓大舞台91个,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在2017年,临淄区还成功组织了2017年元旦、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11大项,组织第23届“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动,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2018年,临淄区将加快“临淄文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一村一年两场戏”和“戏曲进校园”工程,组织好2018年“情沐齐风”冬春系列文化活动、“临淄之夏”广场文化活动等专项特色活动,加强基层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培训,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闻推荐
□记者程芃芃通讯员魏猛报道本报淄博讯4月3日,记者了解到,近日,淄博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印发了《关于2017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的通报》,确定A级单位60家,B级单位133家。...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