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 树文明节俭新风 红白理事会当家500元解决“逝有所安”
核心提示:清明时节,是肃穆追思、庄重缅怀的日子,在人们追思先烈、纪念逝者、感恩先人的同时,同样也应该关注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在清明来临之际,本报联合淄博市公墓管理处共同聚焦全市的殡葬管理新风,提醒人们选择合适的丧葬、祭扫方式,以安全、文明度过清明节。
晚报讯(记者刘琳通讯员朱敏静)过去,农村丧事大操大办,花费高、程序繁琐,村民往往苦不堪言。如今,在临淄区,文明节俭成风尚,丧事一切从简,不穿孝服,不戴孝帽,不摆酒席,原来一场白公事至少得花上万元,如今500元就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全程操办,省钱又文明。
“开始一些村民也有顾虑,怕简单办事被人笑话,我们红白理事会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都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接受。现在,村里谁家有事也是一个样,白事一切从简,不办酒席,来宾、帮忙人员全吃大锅饭……一桩事下来至少能省万数块。”3月30日,临淄区稷下街道办事处孙娄西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高文军说道。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村公墓南边是追思大厅,北边一个单独的院子是墓区。高文军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开始修建公墓,共建了830个墓穴,能容纳1600多具骨灰。2017年清明节前,全村400个老墓穴迁过来免费使用,由村里统一购买骨灰盒下葬,村里所有丧事则交由村红白理事会全程操办。
“原来一场丧事下来三四天的时间,现在只需半天时间花费仅500元。”孙娄西村村民王庆荣告诉记者。他表示,如今村里有老人去世,不披麻戴孝,不扎灵棚、不送浆水、不摆宴席,不大操大办,骨灰统一入公墓,半天就结束了,省心又省钱,市民很欢迎。
而在民俗改革之前,这样一场丧事花费动辄上万元,仪式也非常繁琐,包括披麻戴孝、扎灵棚、拜祭、设宴待客等,至少需要3天时间,往往是一家有事,全村不得消停。记者了解到,孙娄西村的红白理事会有7个人组成,全程帮助村民解决丧事安葬的全部事宜。
临淄区稷下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公室王智勇介绍,目前,街道大力倡导红公事简办,只随礼、不坐席,办理丧事的时候,要求做到“八建议、八提倡”。目前,绝大部分村居也都修订了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工作写入村规民约,进一步细化了礼金标准、喜事标准、丧事标准,明确了办事程序,自上而下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也都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奖补激励政策。
记者了解到,民俗改革的成功,给临淄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家庭因为巨额的丧葬费用分担而闹矛盾的现象少了,邻里关系更加文明和谐,形成了浓厚的以倡树文明新风为荣、以固守陈规陋习为耻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路锦通讯员张国华曹萍报道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市审计局获悉,淄博市启动2018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安排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控政府性债务风...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