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 花开香满园
“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走进正阳路小学□本报记者 孙博文
“小朋友,你听过五音戏《拐磨子》吗?”近日,在正阳路小学,记者随机问了十几名学生,所有的学生都点了点头说“听过!”原来这里刚刚举行了一场戏曲盛会。
近日,正阳路小学演播厅里热闹非凡,一个大大的戏台,“唱出”台下上百名孩子的梦想。周村区“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走进正阳路小学活动正在这里“火爆”举行。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淄博传统地方戏曲——五音戏的魅力。五音戏演员们现场演唱的一曲《王小赶脚》让现场的小观众倾心不已。
演员们还用PPT、视频播放和互动的方式,全方位的把淄博五音戏的历史、传承、表演等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互动过程中,10岁的邓子昱和11岁的王晓悦两位小戏迷,在演员们的带领下,以一出《拐磨子》选段,博得现场热烈掌声。尽管两人的唱功尚显稚嫩,但演出时落落大方,有模有样。一下舞台,两位小朋友十分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十分过瘾。
“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表演,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唱戏可好玩、好听了。”学戏已两年的王晓悦说。
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五音戏。不过,想学好唱戏并不容易。她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有一点不自信。后来下的功夫越多,收获就越多,才慢慢自信起来。“戏曲其实很有意思的,学完之后才知道里面的韵味是在歌曲里完全感受不到的。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来学唱戏曲。”王晓悦说。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学生们看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以前在电视里听过戏,在现场看还是第一次。”该校五年级的吴佳佳同学说,感觉戏曲很有意思,如果有机会也想学学。
“我们小时候,遇到赶集、逢会都有戏剧表演,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一直到散场还舍不得离开。”家长吴朋飞说,现在电视和手机普及,文艺节目多了,看传统戏曲的也少了。
我区“戏曲进校园”活动圆满结束,是我区近年来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成果,也是传承戏曲经典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种文化自信就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关于“戏曲进校园”文件精神,采用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邀请淄博五音剧院开展活动,扎实开展“一校一年一场戏”工程,形成了学校戏曲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演员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戏曲艺术,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区文新局局长孙德志表示。
“戏曲进校园”要以“新”进心,只有进“心”了,才能让戏曲的文化精髓,审美素养成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昂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凸显戏曲进校园的教育功能。
新闻推荐
12月15日,淄博的赵先生(化姓)以10倍任五投注方式,20元成功拿下群英会第1215040期10万元大奖。18日一早,中奖者赵先生兑奖时对自己的战绩还略有遗憾:“唉!真可惜,打少了,要不然还能多中40万元呢。...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