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区已建成5处乡村记忆博物馆,乡村记忆工程走在全市前列 留住乡愁 回味乡情

今日周村 2017-12-08 08:37 大字

□本报记者   孙博文

乡愁是什么?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也许是村头的一颗大树,也许是村里的一条小溪。但若走进我区的乡镇村落,你就会发现,原来,乡愁还可以“装”进名字叫做“乡村记忆”的博物馆。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建设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收集村民使用过的老旧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使其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承载村民生活变迁的精神家园,“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正是“乡村记忆”工程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据了解,在2014年,我区就启动了以文物修复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为抓手的“乡村记忆”工程,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已建成李家疃、万家、西铺、沈古、李家等5处乡村记忆博物馆,苏李、大七等3处乡村记忆博物馆正在布展中,全市乡村记忆推进现场会暨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开馆仪式召开,乡村记忆工程走在全市前列。

比起常见的博物馆,李家疃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可能只是一个小院子,看似简单,却包涵了一个“大世界”。

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不只是逼真的展出了当时大家族的兴盛,以历史上李家疃村人的努力奋进而成功和吸烟颓废而败家的历史警示后人,使他们了解村庄的历史,懂得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有一种“根”的意识。还有农耕、乡土、民俗文化的古什物,以图片形式介绍了传统的民居、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乡间孩童的游戏。各厅根据主题布置不同的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实物藏品,记录了中国北方传统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凸现了李家疃村的历史和民俗,使人感受到淳朴的农村文化。

我区已建成的5处“乡村记忆”博物馆,分布在王村镇和南郊镇。自这些“乡村记忆”博物馆建成,就吸引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年轻一辈,从未见过、用过的各式生产、生活用具惊讶又感叹,“呀,原来以前是这样的”;年老一辈,看着自己用过的老物件陷入回忆,“嗯,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啊”;游子回家,看着家乡的巨变,“或许,回家创业很不错”……

不仅吸引村民的极大关注,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也有很大推动作用。周村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参观古商城后,还可以去看看“乡村记忆”博物馆,实物、图文都记载了当地的发展历史,留住了一代人的记忆。

“‘乡村记忆\’博物馆至少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区文新局局长孙德志说,一是让年轻人了解村里的发展历史以及父辈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史为鉴”;二是宣传村里的工作以及进展和成效;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真正让历史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据了解,“乡村记忆工程”是由省文物局在2014年提出、2015年全面推进的,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物保护而实施的惠民工程,也是淄博市建设文化名城系列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中的一角。

新闻推荐

家长读书沙龙活动近日,张店区潘南小

家长读书沙龙活动近日,张店区潘南小学举行“共读共成长”读书沙龙活动。家长们踊跃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介绍自己亲子阅读的经验。(杨玉凤)...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