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淄博市启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 119处田间学校培训万名“农民手机达人”

淄博晚报 2017-03-22 15:21 大字
“最近我的大棚西葫芦个别出现卷叶、长斑的现象,刚刚用手机拍了照片传到‘农保姆\’平台,在线专家说是蓟马危害,已给我开好药方。”昨日上午,全市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淄区思远农民田间培训学校举行。参会中,来自皇城镇的28岁农民于洋告诉记者。今后,淄博市就将依托119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出更多像于洋一样的“农民手机应用达人”。

据调查统计,手机已经成为农村互联网架构最重要的“端”,近90%的农户使用手机上网,成为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方式。启动仪式上,邀请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公司技术人员分别展开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真正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切实帮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手机,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此次培训对象覆盖普通农民,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大中专和高中、初中毕业生等也纳入其中,同时对农业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发挥他们学得快、带动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以点带面,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依托互联网,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淄博市早有尝试。在皇城镇崖付村种植了3亩西葫芦大棚的于洋,就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过去我一直从事维修工作,对大棚种植毫不精通,去年开始种植西葫芦大棚,完全是按照‘农保姆\’手机软件在线提供的全套技术服务,当年11月首茬西葫芦收益将近6万元。”于洋告诉记者。据了解,于洋所用的这款“农保姆”惠农软件是由山东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除了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流程,有效解决盲目投入和跟风种植问题外,还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让农户卖菜“不再难”。此外,“农保姆”平台又为农户提供即时通信、交流,200位农业专家在线解答农户咨询。该平台还内设“农学院”,是新兴职业农民系统化学习农业技能的在线平台。同时,还提供产品采购、生活服务等其他附加服务。“‘农保姆\’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将于下半年正式上线,我们计划5年内服务100万菜农。”思远农业副总崔友林表示。

借助现有农业培训项目,依托基层农业服务体系、119处农民田间培训学校、村级站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机应用指导,淄博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呼唤更多“农民手机应用达人”。(晚报记者赵瑞雪通讯员刘元忠)

新闻推荐

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 齐商银行将为周村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30个亿

3月10日,周村区2017年政银企合作对接会暨首批融资项目签约仪式召开,齐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赵晓东作为金融机构代表,与周村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伟签署《金融服务周村“十三五”发展战略合...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