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淄博日报》
《淄博日报》是我喜欢的一张报纸,几乎天天看,时时读。在《淄博日报》第65个华诞到来之际,回想与其相识相伴亦师亦友和受益惠泽,感恩殷殷。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马尚镇大寨联中当语文老师。为了给学生示范写新闻稿,写了一篇房杰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勤工俭学的表扬稿,登上了《淄博日报》,这一年他被市教育部门表彰为先进工作者。后来,有了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机会,受市级表彰奖励是重要条件之一,于是他夙愿成真。房杰老师多次表示谢意,我说最该感谢的应该是《淄博日报》对你的帮助。
在马尚镇党委任宣传委员后,我和《淄博日报》的关系更近了。每年镇上的事迹,我都及时去采写稿件尽快寄往报社,尤其是一些具有工作特色的稿子,如马尚镇举办的文化节,连续搞了几年,每年都有新内容新形式;与张店区委统战部联办的“台岛杯”全省范围的散文征集和朗诵会;成立马尚文学社时,时任张店区委书记的张福信同志亲临指导,诚挚地祝福说,马尚文学社是应时而生,更要茁壮成长。
其实,写稿能登上《淄博日报》,我也是经历了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除了学习相关理论外,多是以《淄博日报》为师。一是对《淄博日报》上的好文章,多读细读研读,知道是如何写出来的,既知其然而更知所以然。二是通过参加报社的多期通讯员培训班,到报社实习,还有经验丰富的报人精心编发的《淄博日报通讯》,这样,我在写稿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来我写的稿子常常被编辑老师斧正得面目全非,到越来越多的原汁原味,无论是题目的确定,还是稿件内容的充实;无论是新闻稿,还是散文、随笔、杂谈,不断的历练,发稿数量有了增加,记得有一年用稿统计,竟在通讯员中拔得头筹,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受到褒奖。
工作到一定年纪就该退休了,2012年5月,我被列为淄博高新区首批离岗人员名单。当时,有的人对提前离岗不理解也想不通,我却十分欣然,当时还写了篇小文章登在《淄博日报》上。离岗后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自己有舞文弄墨的小技,能坐得住,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当时还有几个单位向我抛出橄榄枝。从离岗退休至今15个年头里虽没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赢得了新单位的满意,获得了高新区、市级相关奖励证书。倘没有《淄博日报》对自己的培养,何以有技能发挥余热?
友人近日多次建议我出本书,我本来压根就没有这种想法,我一直认为出书是件大事,不敢奢想,但又欲罢不能,很是矛盾。经与《淄博日报》的苏向阳老师沟通,他非常支持,打消了我的顾虑,让我有了信心。我打算把发在《淄博日报》上的100多篇散文梳理一番,倘若成了书,更要感恩《淄博日报》。
新闻推荐
一段热传视频引出的生死营救故事 □本报记者王玉芬通讯员李扬常祥
2月25日9时53分,一中年男子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北病房楼六楼妇科病区电梯间3号电梯口突然摔倒在地,一位正在等候电梯的年轻护士箭步上前观察病人,然后飞速至病区门口呼救,瞬间多名医护人员快步...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