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声不绝于耳,市民烦恼不已 民俗与环境是否和谐成城市新课题
过年放鞭炮安全隐患一大串
“早上我刚起床,就被打到窗户上的鞭炮吓了一大跳。”昨天一大早住在世纪新世界广场的居民周女士对记者说道。周女士所说的打到窗户上的鞭炮正是楼下一家公司燃放的“开门炮”。原来,楼下公司在燃放鞭炮时,火花溅到了周女士家的窗户上。“幸亏没开窗户,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无独有偶,商家孙先生在张店区商场路开了一家服装店,为了“震”出好生意,开业当天燃放了不少鞭炮。结果火花溅到地毯上,不小心把地毯烧着了,只好手忙脚乱先灭火。“本来是开服装店,没想到放了个鞭炮差点毁了自己的店,以后再也不敢放了。”孙先生说道。
家住颐丰花园的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去年她们小区就有放鞭炮的市民引燃了小区的草坪。“草坪烧了大约十几个平方吧,烧过的地方都变成了黑色,触目惊心。一直到第二年夏天,草重新长出来了那片黑色才消失。”
随后,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开门炮”的“杀伤力”还有很多:大气污染,迅速提升PM2.5数值;噪音污染吓到路人;造成交通拥堵;还有鞭炮燃放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放“开门炮”求“开门红”已成为不少商家相互攀比的一方面,与如今的城市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旧民俗凸显企业环保意识短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初七初八两天放鞭炮的都是商家,有的是小门头房,有的则是企业,主要目的就是图个好彩头。针对两天持续不断的开门炮,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放鞭炮是习俗,完全杜绝估计不易,但是商家觉得多放鞭炮就能财源广进,放得越响越吉利,则是不可取的。“现在放鞭炮的市民总体数量在减少,但是商家燃放数量却没少,归根到底就是旧习俗作怪。”刘先生告诉记者,庆祝开业有很多种方式,锣鼓就是一种很环保的方式,又有形式又有声音,商家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取代鞭炮。
采访中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几天燃放烟花爆竹的基本都是企业,有的甚至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如果鞭炮不能绝对杜绝,就要从企业入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提前与企业沟通,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倡导文明过年,绿色营业。市民尹先生认为,燃放时,应讲究社会公德,杜绝或者减少开门炮,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立法或者倡议,明确禁止放开门炮,由企业商会或者办事处居委会出面监督。如今淄博的空气质量本来就比较差,如果非要放,也可以集中到远离城区的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内燃放,市民冯先生建议,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空气质量事关每位市民,爱护城市应该从少放鞭炮开始。
公安:燃放开门炮安全最重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淄博警方在春节前夕就发出倡议,倡议市民不放或者少放烟花爆竹,治安民警也提醒市民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尽量节制,切勿扰民。
每年因为烟花爆竹受伤的案例不在少数,民警称有的青少年自己不放炮,喜欢在一旁看别人放,这也要注意安全。戴隐形眼镜的,最好远离烟花爆竹。隐形眼镜怕高温并有吸附能力,燃放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可能伤及眼睛。观看时要保持至少5米距离,年龄比较小的最好有家长陪同。如果火星将身上的衣物点燃,应迅速脱掉,如果衣服很紧脱不掉,应在地上打滚把火扑灭,或就近直接冲冷水扑灭。
同时,公安民警也提醒,为了图吉利,很多店家都喜欢购买火力大的烟花。但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同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并严禁携带烟花爆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元宵节就要到了,市民有赏灯和放烟花的习惯,民警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赏灯过程中不在景区内买卖,燃放烟花爆竹,不买卖、燃放非法、伪劣、超标的烟花爆竹。另外,如遇空气重度污染时,市民应自觉停止燃放。
(晚报记者刘琳冯艳辉陈菲菲崔晓蕾)
新闻推荐
在周连华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信息化、智慧城市等字眼多次出现,对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公司淄博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华杰来说,这简单的几个字则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当地主...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