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七分钱的幸福
○商佃刚
商佃刚,博山区八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笔名小小的绿叶。自小酷爱读书,喜欢写作。有多篇文章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
我的叔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入了淄博师范学校,当时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多才多艺,能歌善画。由于表现出色,毕业前就加入了党组织。六十年代初毕业时,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被分配到了淄博市最东边的淄川区峨庄公社工作,在那儿一待就是八年。
峨庄地区是山清水秀,人人向往的好地方。可是,那时候那里交通闭塞,是全市最偏僻、最贫穷的地方。叔叔说,平时好天气,公交车也往往只能通到太河水库那儿,然后得步行十几里山路赶到学校上班。遇到下雨下雪的日子,公交车几乎不通。下了大雨,道路被冲得沟沟坎坎,加上山坡上滚下的落石挡道,道路又滑又窄,很不好走。要是下了大雪就更不用说了,道路上的积雪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化,哪个司机也不敢在又陡又险的路上玩命。
在学校,不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条件都异常艰苦。不过叔叔每次跟我们说起这些,都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带过,然后话锋一转,说,那里的人太好了!非常朴实,非常热情,老师们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们也格外懂事,在那儿工作很舒心,那段日子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他还饶有兴趣地跟我讲起一次教师聚餐的经历。虽然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他讲起来却神采飞扬,绘声绘色,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一年冬天特别冷,连着下了好几场大雪。那次快到周末时,好不容易盼着地上的积雪快化干净的时候,老天爷又纷纷扬扬地飘下半尺多厚。叔叔他们那些离家较远的老师已经近两个月没回家了,他们大多都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谁不挂念家人?
那天,全公社的老师集中到一块开会,开完会已经快到中午了,有位领导就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准备搞次聚餐。公款是没有的,只能是凑份子,老师们一致赞同。他们从老乡那儿买来一只羊,找懂行的老乡帮着杀了,处理了,剁成块,装入一口大铁锅,放上作料,倒满水开始煮。大家一起动手,拾柴,添柴,翻动肉骨。大伙儿围在铁锅旁说说笑笑,又唱又跳,羊肉浓浓的香气一阵阵的飘出,谁也忍不住扭过头去咽口水。
终于,肉煮熟了,开始分羊肉了。先将羊肉羊杂羊骨等切割成块分类堆成堆,在案板边上按照人头数摆好搪瓷碗。第一轮,分瘦瘦的羊肉,第二轮,分羊杂,第三轮,分成块的羊骨头,至于羊汤,自己从大锅里自觉地舀了喝。要知道,六十年代初,那可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啊,大家已经有大半年没吃到肉了,现在嚼着大块的羊肉,激动不已。不过,似乎都嚼得很慢很慢,咽得也很慢很慢,都想让羊肉的香味在嘴里多待会儿……
最后一算,每个老师花费一毛七分钱。
叔叔讲到这里,我忍不住问:“真的吗,您怎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叔叔笑了,“不会记错,每人只收了一毛七分钱。”
叔叔最后说,那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羊肉了。说这话时,他布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幸福。
点评: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作者用细微的笔触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里有敬业,有奉献,有清贫,有味道,有幸福。这种幸福不能用多少钱来衡量。
新闻推荐
11月27日下午,淄博图书馆南侧和东侧的淄博文化中心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吊运中的钢筋纵横往来,建筑工人们穿梭于脚手架之间。虽然寒风习习,枯草瑟瑟,工地上却一片紧张忙碌、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