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河金瓤成就地瓜专业村

淄博晚报 2016-10-14 00:00 大字

王世满介绍太河金瓤遇山开山,遇沟架桥,图为北牟附近的辛泰线采访时北牟村正在筑路在北牟下车的游客北牟村一角北牟站以村命名,所在淄川区太河镇北牟村是个大村,人口在太河镇数十个村子中位局前三。这个村也是太河水库移民村,原来村子的位置在太河水库库底。村书记王世满1963年出生,他清楚的记得移民安置好后,辛泰铁路也同时开始修建。修成通车后,辛泰铁路成了村里人出行的重要通道,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移民后多亏小火车

太河水库和辛泰铁路的建设几乎同时,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移民之后、小火车通车之前的几年里,北牟村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北牟村原来在库底,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村民出行是很方便的。移民后搬到了高处,进出难了,好在时间不长,辛泰线就建成通车了。

辛泰线和小火车对北牟村最大的意义就是出行方便,带来的客流更方便了村里土特产的销售。王世满坦言,有了小火车,村里的土特产基本不用到城里卖了,在村里就被买走了。

以前没有小火车的时候,村里人出行特别不方便。北牟村村民想要到城里,要么往南走到张庄坐车,要走8公里;要么往北到桐古坐车,要走12公里。要是村里人想拿着东西到淄川的集上卖,早晨4点半就要出门。若是冬天,天不明就要赶路。

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火车都是北牟村出行最方便的工具。村民们坐火车不管到黑旺、口头还是源泉,再改乘公交去哪都很方便。王世满说,村里人孩子在辛店、张店工作的,老人拿着土特产去看孩子,出门坐上火车就去了。村民康成德的儿子在张店上班,他经常拿着鸡蛋、柿饼、小米去看孩子,就是坐这趟车去。

水库库底的有机小麦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越来越火爆,对北牟村来说更是如此,有了小火车带来的客流,老百姓的小米、绿豆、黑豆等土特产基本上都让驴友买走了。

这几年,由于上游来水较少,太河水库蓄水量锐减,今年汛期前,一度干涸。库底平坦,由于常年淤积,土地肥沃。去年秋收后,当地百姓在平坦的地方种上了小麦。不用化肥,也不用灌溉,今年6月,小麦收成很好。

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小麦算得上绿色有机食品,因而受到了市场的热捧。据王世满介绍,普通小麦每斤一元多一点,而在水库库底种的小麦,卖到1.8元一斤,还很抢手。

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从泰安返回淄博的小火车经过北牟,在附近玩了半天的驴友也准备搭乘小火车返程了。从山里买点土特产,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每天下午,北牟站外面跟小市场一样热闹。

除了小米、绿豆等土特产,北牟村还有一样享誉远近的特产——黄皮黄瓤的“太河金瓤”地瓜。

“太河金瓤”淄博独一份

北牟村被称为地瓜育苗淄博第一村。地瓜育苗是北牟村的传统产业,在还没有移民的时候就是如此,村里基本户户都有。2008年、2009年最高峰时,全村地瓜育苗达到3万平方米,收入达到一百多万元。近几年价格上涨,全村收入能达到近三百万元。博山、莱芜、章丘和北牟附近山区,种地瓜的秧苗多半来自北牟。

除了育苗,北牟的地瓜更为出名。目前北牟村里种了700多亩地瓜,按亩产六千斤计算,村里地瓜总产量在400万斤左右。这里的地瓜曾以“太河金瓤”的名字对外销售,最大的特点是黄皮黄瓤,烤来特别好吃。国庆节后,正是收获地瓜的季节。北牟村的地瓜不愁卖,很多商贩慕名而来。地瓜收货后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会更甜、更好吃。现在有些种植户开始囤积地瓜,一是让地瓜口感更好,更重要是能卖个好价钱。

王世满说:“外面卖的烤地瓜,很多都是我们这里的,这些地瓜烤出来,瓜把位置出油,特别香,别的品种不会这么好吃。”

(文/图晚报记者伊茂林孔晓文特约记者闫盛霆)

新闻推荐

16岁“高盈盈”不知家在哪 如果你认识这个小姑娘,请拨打市救助管理站热线8403178提供线索

高盈盈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心情还不错。晚报讯(记者刘琳通讯员吕志远)长相甜美,笑靥如花。就是这样一名16岁的女孩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你认识她,请拨打市救助管理站热线8403178提供线索,我们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