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温情救助的“临淄品牌” □本报记者 魏廷宝 陶安黎 通讯员 张霞

淄博日报 2016-09-20 00:00 大字

编者按临淄区作为被省民政厅、民政部确定的“救急难”工作综合试点区县,近年来结合当地实际,在社会救助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积极创新实现路径、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构建起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打造出一个温情、温暖、温馨的“临淄品牌”,让温情救助温暖齐国故地每一个角落,成为社会救助的样板和典范。

主动救助无缝覆盖

凤凰镇东召南村村民边宗新5年前身患尿毒症,因常年透析债台高筑。去年8月,又因家庭火灾,家境窘况雪上加霜。临淄区民政部门和凤凰镇政府得知后,当即救助2000元,同时边宗新家庭还享受着每月503元的低保金,以及每次透析后按照自负75%的比例实施的医疗救助,极大缓解了边宗新的经济压力。

在临淄区,像这样主动发现、迅速救助的事例不计其数。以往困难群众的救助,要通过困难家庭申请、逐级审核审批、最终发放救助等程序,而临淄区一改这种程序繁琐、时效性差的做法,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发现,从主动发现上入手,建平台,组网格,拓途径,成体系,确保救助对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

构建起区“一号受理”、镇街道“一门受理”救助平台是临淄区精准救助、温情救助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临淄区依托区“81890”民生热线,一号受理全区困难群众的咨询、投诉和建议,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对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24小时内开展入户核查、现场解答、实时救助,目前已累计办理社会救助类工单491个。依托镇街道行政审批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窗口,采取“首问负责、协同办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区级责任部门每季度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情况进行抽查,受理群众求助达366人次。

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提高救助帮扶效能的有力措施。临淄区以200户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专职网格员,“面对面”“零距离”掌握困难家庭的成员构成、经济收入、致困原因、生活现状,根据摸底情况建立台账,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供翔实依据。针对城乡救助资源不均衡现状,临淄区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比例,出台贫困残疾人、困难职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引导社区志愿者协会、临淄区义工协会等志愿组织,积极参与救济扶贫、尊老助学等公益活动,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责、情况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的问题。

定向施策激发潜能

救助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要生活性帮扶,更要生产性帮扶;要救济性帮扶,更要资本性帮扶。因此,临淄区在积极救助的同时,汇聚要素资源,在激发困难群众造血功能上定向施策。

力推产业扶贫。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困难户,免费进行技能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年龄偏大或者身患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引进了“来料加工”手工饰品制作项目,打造了“物流+项目+困难户”***模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扶带动困难户脱贫。今年以来安排农发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帮扶贷款,建立融资增信财政担保基金,鼓励相关银行积极开展信贷业务,对带动困难户10户以上(脱贫6户以上)或安排30名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劳动者就业,困难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验收通过后给予期限两年、最高100万元的贴息贷款额度。与此同时,采取区、镇、村、贫困户共同出资,帮扶单位支持的方式,开展光伏扶贫,区财政按照光伏发电设备总价格的50%进行补贴,在全区建档立卡困难户中推广光伏发电设备200套,以达到安装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

力推科技扶贫。今年以来,临淄区投入财政资金685万元,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日光温室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等6个项目,集中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为困难户制定适合本户特点的科技“套餐”,让每个有条件的困难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增产增收能力,改善困难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免费对困难户开展电商培训,对开设网店的农村贫困家庭,一次性给予2000元网络资费补助和3万元小额信贷支持。

力促特色扶贫。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社保兜底、无障碍、托养救助六大脱贫工程,对自主创业的贫困残疾人每人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为符合条件的取得汽车驾照的残疾人发放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联合市医疗保险事业处、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开展健康扶贫,实现所有困难户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终止困难群体因病致贫、返困的进程。

小投入实现大救助

近年来,临淄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创新,有效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摸索出了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具有开创性的救助举措。

尝试“养老+救助”多方共赢的救助方式。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有机结合,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在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就近招募护工,优先招募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困难户、残疾人等需要社会救助的弱势群体,并提供系统的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区财政按照录用的困难家庭护工人数给予养老服务机构一定的服务补助,实现了困难家庭由“等救助”向劳动获取报酬的转变。

针对特困救助对象供养难现状,临淄区积极推行特困人员集中入住社会养老机构。依托社会养老机构,整合公办镇级敬老院资源,镇街道与社会养老机构签订代养协议,对双方义务、特困供养人员代养费用、住宿、餐饮、医疗等作出详细规定,镇街道履行监管责任,确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居住、生活质量。这一模式,既解决了老旧敬老院改造投入大、成效小、安全不达标等问题,节约了财政资金;又改善了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环境,加快了养老服务业发展。与此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救助力度,引入困难居民商业补充保险,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基本职能,为困难居民提供全面保障,形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困难居民商业补充保险——政府临时救助——慈善等社会组织救助五层保障网。

新闻推荐

食用菌供给侧改革效益大增 □本报记者孙春晓通讯员黄雪

往年10月份才开始采摘的香菇,今年淄博市通过实施食用菌夏季高效安全生产项目,8月份就新鲜上市了,比过去提前了2个月,而且1公斤卖到20多元,价格比平时高出2倍左右,还供不应求。“以前,因夏季炎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