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微索迹著华章 ——王镛教授谈瓦当作品题跋书法

淄博日报 2015-01-29 04:23 大字

□本报记者王敏琴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零件,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屋檐最前端的滴水檐,瓦当早在战国时期就存在了,在汉代达到兴盛。瓦片上常装饰有文字、图案,用以美化生活……”王镛向热情的观众介绍瓦片的前世今生。

1月24日,“天齊楼藏文字瓦当六十作品题跋书法展暨售书仪式”在临淄齐都文化城举行,本次展出作品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金石学家王镛教授从天齊楼珍藏的200件古瓦当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60件瓦当为其书写题跋。这些瓦当主要采集于山东、内蒙古、陕西、山西等汉代都城遗址,其年代大多数为两汉时期,少数下延至南北朝时期。其中既有近年来新发现的孤品、真品,也有一些已经见于著录,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名品,既体现了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又兼具鲜明的地域特点,成为目前反映我国文字瓦当基本面目的缩影。所谓题跋是书写于书籍、碑帖、书画等作品的品评、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方面的文字。王镛探微索迹,以渊博的古籍知识,对六十面文字瓦当正讹补阙,详加考释,并以篆、隶、行、楷四体倾心创作了这部扛鼎之作,给读者带来一份绵延恒久的文化盛宴。

谈及瓦当作为一件艺术珍品的价值和意义,王镛说,在宋代,就有关于收藏瓦当的记录了,到了清代,对瓦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业已兴盛。近年来,淄博出土了大量的瓦当。通过研究瓦当,可以给我们今天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启发。每片小小的瓦当都蕴含着很多文化信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习俗、古代文字、书法、篆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瓦当多出现在高大的、比较讲究的建筑中,它集中了很多古代民间艺术家的智慧和才思,将文字、图案等装饰在一片小小的圆形空间里布置得精美妥帖而富于变化。

王镛还讲到,展览通过对文字瓦当的研究考证,研究它的时代、文字内容的意思、书法文字的变异、使我们得到很多知识和艺术享受。“文字瓦当作品题跋书法”的形式把瓦当的画片、题跋的书法以及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张完整的作品,既能欣赏又能研究。

在展出的所有作品中,王镛教授重点介绍了他认为最珍贵的一组瓦当。这一组由四片瓦当组成,出土于内蒙古包头附近,据考证其属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时所建的行宫。四片瓦当分别刻有“结驩(欢)心兮”、“长相思兮”、“与君为信”、“毋相疑兮”的文字,连起来可以组成一首诗。而且,这一组瓦当的品相很好,实乃前所未见的珍异上品。

新闻推荐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教师“学校核心价值观征集活动”颁奖仪式举行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