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静,“一杯茶”的文化味道

淄博日报 2014-11-14 18:40 大字

□苏向阳

11月12日上午,“APEC蓝”由北京驾临淄博,虽冷风习习,但吐纳出胸肺的PM2.5低指标的空气还是让人格外清爽。

走进一杯茶普洱茶文化品鉴中心,伴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普洱,听着店主陈静慢条斯理地讲述自己与普洱结缘的来龙去脉,记者慢慢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她将卖茶当作文化推广去经营的独特理念,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中国茶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交汇处,这种基于对于大众健康的前瞻性看法的饱含文化品位的经营之道,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认同。

2011年底,陈静将自己经营多年的书店关门,分三批从云南购进50万元的普洱茶,开始了自己在淄博为推广普洱茶文化而奔波的日子。说起“一杯茶”店名的由来,陈静说,这和自己2009年读到的一本书分不开,它就是美国登山家摩顿森记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三杯茶》,其中的一段话让她刻骨铭心:“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在陈静看来,栽种普洱茶的云南傣族、哈尼族、拉祜族茶农与《三杯茶》中的巴尔蒂人一样,淳朴善良,特别需要外面的人们给予关怀和帮助。她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淄博将普洱茶茶友的人数推广到1000人,而这1000人再在自己的亲友中带动宣传,则差不多可以带动起10000人的规模。根据陈静的估算,一个人一年饮用普洱茶的花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如果这个梦想成真,则可以为远在云南的茶农带来2千万元的收益。而这,将给那些淳朴勤劳的少数民族茶农带来多么可观的收入,又会给多少孩子带去改变人生的机会。正是为了这个梦想,陈静自告奋勇,成为《普洱茶》杂志淄博工作站站长,自一杯茶开业以来,几乎每年都要送出10万元左右的有关普洱文化的书籍杂志,三年累计下来,免费书刊的赠送额已经超过了30万元。

谈到与普洱茶的结缘因由,陈静的语气有些激动。她说,普洱茶这种古老的茶种,在20世纪以前,基本上用于供应生活在青藏高原或蒙古大草原的牧民们的日常饮用,由于生存环境和历史沿革,这些牧民常年食用牛羊肉,所以需要普洱茶来化解此类食物可能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游牧民族虽然常年食用牛羊肉,喝牛羊奶,并且生存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也基本谈不上有什么医疗保障,但他们中间却极少出现肥胖或心脑血管类疾病。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常年饮用普洱茶,是普洱茶将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带给了生活环境极度恶劣的牧民们。而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淄博老百姓的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牛羊肉已经成为市民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喝牛奶也成为许多家庭的饮食习惯。相较于青藏高原的牧民,淄博人的饮食文化中还有一种大家不太注意的传统,那就是口重,食盐的人均摄入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这些饮食结构的改变,却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大家依然沿袭着以往的生活习惯,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和蔓延。如果要给普通百姓一件抵御饮食结构改变给身体带来的健康挑战的法宝,陈静说,普洱茶就是一种上上之选。它便宜,而且老少咸宜,比起动辄上万元的医疗费用,普洱茶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而它却在日积月累的清风细雨中,将你的身体慢慢调理好,并且提高了你的生存质量,将可怕的疾病阻挡在暴发之前。正是基于这种对于大众健康的前瞻性看法,陈静将一杯茶的经营理念定义在了“为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而努力”上,也正是基于此,今年7月,陈静发起成立了淄博市齐文化普洱文化交流促进会,致力于把普洱文化推介给广大的淄博市民。

在陈静的眼里,每杯茶都只是一个过程。几百片鲜芽,经过采摘、烘烤、揉捻,有的甚至还经过窖藏,然后静静地躺在杯里,等热水烫来,睁开双眼,舒展身躯,绽放各般滋味,三两杯之后,魂归尘土。她告诉记者,茶天然就是文化的载体,她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普洱文化在淄博生根发芽添砖加瓦。

走出一杯茶的店铺,漫天阳光扑面而来,令人有一种别样温暖的感觉,一杯茶,就像一款尘封多年的“号级普洱”,既然已得到普洱茶品鉴大家的普遍肯定,那她得到普通淄博市民喜欢认同的明天当可期待。

普洱茶园

新闻推荐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