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淄博:留住水土生出“金” □本报记者 王克鹏 通讯员 程鹏远 王兆成

淄博日报 2014-11-23 04:49 大字

淄博是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而且山区与平原并存,水土保持是个大课题。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投资达1.3个亿,治理小流域93条,水土流失治理度提升了三成多,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南部淄川、博山、沂源3个区县成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域。

博山区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博山区是老工业区,又是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提升十分重要,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各级给予了大力扶持,水土保持成效越来越显著。

记者来到位于白塔镇簸箕掌村的一水保项目区,尽管今年严重干旱,但塘坝里存水仍有1米多深,野鸭在水面嬉戏,生态之好可见一斑。“过去一下雨,山上连水带土都流进了孝妇河。小流域治理后,游人越来越多,连建的房子也好卖了,另外还促进了孝妇河水质改善。”白塔镇政府负责同志介绍说。这个新建成的水保项目包括蓄水塘坝、蓄水和拦沙谷坊、蓄水池以及生产路、水保林等,总投入210万元,其中水利部门向上争取了100万元。

池上镇是淄河源头,一条宽宽的支流从中穿过,水深达2米多,碧波荡漾,河中有拦水坝,山上建设了谷坊。从山顶往下看,水保林、经果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蔚为大观。“有了水保项目就有了水,山上的弥猴桃、板栗再不怕天旱了,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发展采摘旅游。”赵庄村支部书记王吉新满怀信心地说。今年博山区列入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县,计划3年治理坡耕地4万亩,分5个项目区,总投资1.2亿元,其中省以上投资4000万元。这更让项目区农民充满了期待。

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保住了土,蓄住了水,改善了环境,山里的土地就能流转出去,引来企业投资,带动一方发展。在南博山镇尚家峪水库小流域,山东山里阿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涛告诉记者:“公司依托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了千亩蓝莓产销基地,今年采摘节迎来了5万多人,每年给企业带来上千万元销售收入。这里还成了市级森林公园,目前已申报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据了解,当地将这片地承包给该公司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当地群众还能到企业打工,实现了双赢。

在张店区东南部,毗邻中铝山东分公司,有一个偌大的山丘,尽管已是初冬季节,山上依然绿色满眼。“过去可不是这样。上世纪60年代开采铝土矿、石灰石,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矿坑和废弃矿碴,成了个垃圾场。晴天尘土飞扬,下雨时连水带土全跑了。”该公司砂石厂的宁军科长告诉记者。前几年,该公司与市水保办对接确定了水土保持方案,投资400多万元,对满目疮痍的砂石山进行复垦绿化,覆土近30万立方米,绿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并派专人在山上值班管护。“水土保住了,山顶山坡都是树,连空气也好了。”宁军对记者说。

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辉表示,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也有人为因素导致的。下一步,要在加快治理自然性水土流失的同时,把防治人为破坏作为突出重点,进一步修订淄博市水土保持条例,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水土根基。

新闻推荐

住了30年告别“土煤炉” “咱这辈子也用上暖气了!” □本报记者邢菲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