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者眼中的淄博 □本报记者 张鹏飞 李雪

淄博日报 2014-10-23 18:42 大字

龙镔轩向记者展示他的书法作品龙镔轩在淄博写下的诗句《淄博行歌》龙镔轩,一个普通的江苏人,一个执著的行者,1999年12月31日开始“行走中国”,坚持自己的“文化苦旅”,足迹遍布中国2000个市(区)县乡(镇),被人们誉为“当代徐霞客”。如今,“霞客”来到蒲翁故里——

10月21日下午,龙镔轩慕名造访淄博日报编辑部,37岁的他,个高黑瘦,留须扎辫,绿衣墨镜,三个大包。一个是装满自己的书法作品的画筒,一个是印有“为人民服务”的绿背包,一个是双肩大黑旅行包。

善良豪爽的淄博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彭丽媛一曲《说聊斋》红遍大江南北,无数人为之倾倒。其中,在江苏省镇江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有一个叫龙镔轩的少年从此知道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在山东淄博。于是,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段不解的情缘。28年后,直到上个月9月16日,龙镔轩梦想成真,来到向往已久的聊斋故里。他对记者说:“行走中国15年来,最美的风景要留到最后去感受。”初识淄博,他不想把美好的梦全部打开,他要一点点地去探寻。第二天他去了莱芜,接着探访了莫言的故乡——高密。

龙镔轩再次踏上齐国的土地已是10月8日,当他来到齐国历史博物馆,以一个“行旅报国”、“艺游世界颂中华”的行者身份出现在齐国历史博物馆馆长面前时,馆长非常感动,当即以个人身份向他慷慨解囊提供资助,并免费向这名外乡人开放博物馆,讲解齐国历史、文化。龙镔轩感动地说:“淄博人太好了,馆长不愿透露他的名字,我只能在心里记着他的好。”

最让龙镔轩意想不到的是在齐国历史博物馆参观时,他与众不同的装束吸引了一位姓冯的淄博人,冯先生今年60余岁,是淄博某企业一名退休工人。他主动跟龙镔轩打招呼,双方互留联系方式。当冯先生得知龙镔轩要去东营时,便想把那里的朋友介绍给他,为他的出行提供方便。龙镔轩并没有在意,可是此后几天,龙镔轩就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淄博,了解了淄博人的热情与好客。

龙镔轩来到东营市广饶县,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他的职业病就犯了,常年在外行走使他患上心律不齐、小腿抽筋等病症,他只好先到医院治疗。就在此时,冯先生一个问候电话打进来,得知他的情况后,立马赶到广饶县,把龙镔轩接到自己的家里,进行了精心的调养,当一碗煲好的枸杞汤端到龙镔轩面前时,他感到这情景就像是在梦里。

更让龙镔轩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冯先生把自己在淄川和张店的两套房子的钥匙都交给了他,告诉他想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淄博人的善良与信任再次打动了龙镔轩,他对记者说:“我在淄博感受到了最美的风景和最好客的人。冯先生给了我这么多帮助却一再嘱咐,不愿对媒体提及自己的姓名,是真正施不求报的人间大义。”

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

冯先生位于淄川区的房子在蒲家庄附近。前不久,龙镔轩游览了蒲松龄故居,参观了一栋栋老式建筑,走到马路边、广场上与人们聊天、交谈,到店里淘书、淘字画,感受淄博的风土人情和淳朴的民风。

龙镔轩说:“有一次我熬夜创作诗歌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出门买饭吃,点了饭菜却发现钱包忘带了,特别的尴尬。以往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情况后,赶我走的、恶语相加的、甚至对我动手的都有。于是,我赶紧跟老板商量,要不先把手机押在这里我回去取钱,可是老板却和和气气地跟我说:‘没关系,吃完了下次把钱带过来就行了’。我吃完饭赶紧回来还钱的时候,老板还笑呵呵地说:‘小伙子,别急,我们都不急你急什么啊?’真的让我特别感动。在这个人情冷漠,信任危机的时代,还能够在淄博遇到这么多好心人,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和信任,让我觉得非常的难得。”

还有一个事情,让龙镔轩感触深刻。他说:“我住处的门锁不太好用,有时出门的时候邻居大妈坐在门口,她就跟我说不用锁门了,帮我看着家,这让我想到了古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

龙镔轩还提到,有一次,他去一家打印店,跟店主非常投机。店主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两人就在店里开了几瓶啤酒、一碟花生米、几个小菜相谈甚欢。最后店主还免了他的打印费,看他带着很多行李晚上回去不方便,就开摩托车送他回住处。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龙镔轩在淄博感受到了好客山东人的热情与豪爽。

“这个城市太好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人,淄博人都非常的善良厚道,乐善好施,而且重视文化。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冷漠,淄博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感动。”龙镔轩说:“像齐国历史博物馆等地我还会再去,淄博值得我一遍遍地品味。”

厚重大气的齐鲁文化

龙镔轩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申遗等国内大活动为游历主题,一路走来,浸淫在中华文明之中,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他的足迹遍布中国2000多个市区县乡镇,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他对记者说:“我计划用100种交通工具完成自己的旅行,至今用过徒步、自行车、汽车、氢气球、骆驼、羊皮筏等98种,目前还有两种没用过,一个是航天器,一个海底潜水器。我相信随着祖国的强大,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一个人的旅途,路上的辛酸、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是什么让龙镔轩走上这条常人难以理解、难以企及的人生之旅呢?时光还要回到30多年前。在龙镔轩儿时,外婆和舅舅就经常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个渴望“行游探险”的愿望。

而真正让龙镔轩走在路上的却是两个姓余的人,一个是余纯顺,一个是余秋雨。余纯顺当年创造了徒步中国的记录,走了8年后在罗布泊遇难。几年后,在扬州,龙镔轩见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余秋雨。余秋雨以“文化苦旅”为主题的演讲,再次点燃他渴望“行走中国”的激情。

龙镔轩走过许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这些不同的文化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在诸多文化中,齐文化独树一支,璀璨华夏。龙镔轩说:“齐鲁大地,文化礼仪之邦。只有踏上这片土地,才能亲身感悟它的博大精深,有感于此,我深夜伏案,写下了《淄博行歌》。”

《淄博行歌》:美丽淄博梦飞扬,丽境游艺醉风光。齐都遗址溯中华,都会盛世颂辉煌。留仙蒲庄聊新斋,芳踪圣祠姜公尚。足球故乡蹴鞠会,坛酒佳肴情味长。

龙镔轩的旅行不记日记,擅长以书法和藏头诗的形式记录他所到之处感受和感悟。这首《淄博行歌》的藏头连起来便是:美丽齐都,留芳足坛。龙镔轩感受着齐地的大气与厚重,其情跃然纸上。

龙镔轩对记者说:“有些城市,我只住一天或半天,唯独淄博,断断续续来了一个多月还舍不得走,我感受着淄博淳朴的民风、享受着齐文化给我带来精神的愉悦。《淄博行歌》只是写了一个序,齐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我要把淄博写好,以我的视角呈现给世人一个不一样的齐人齐地。”

接下来,龙镔轩还要去沂源倾听牛郎织女的传说,去周村大街感受百年商埠,在淄博更多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和诗篇。

新闻推荐

秋·意——刘庆广泼彩画作品展开展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