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 风骚独领 淄博书画院副院长杨子江谈齐辛民的艺术风格
□晚报记者李光桢
扬子江近照
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但杨子江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齐老的情形。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淄博市青年美协发起了一次骑行淄河写生的活动。作为市青年美协的顾问,齐老应邀参加了那次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齐老幽默风趣的谈吐,和蔼朴实的为人,写生时构图造型的精准,都给我留下了难心泯灭的印象。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们会成为一个单位的同事。虽然那时齐老已退休,但他的人品与艺品,仍是我们尊重的前辈。”
在八十年代,“齐小鹿”的称呼曾一度驰誉省内画坛。在淄博当时的画廊中,若悬挂有齐老以小鹿为题材的画作,可谓是上档次、有实力的体现。“齐老善于捕捉事物最动人的瞬间,并以大写意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例如奔跑中的小鹿、可爱的猫咪、翱翔的飞禽、雄峙的苍鹰等,便是他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不断锤炼语言风格,寻求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家风貌的代表。”
白石老人在接受世界和平奖仪式上曾讲“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而这样一份对家乡、对生活、对生命的情感的深切表达,同样在具有浓郁乡土情结的齐辛民先生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齐老的作品,取材于自然与田园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传统写意花鸟画初为文人之间的一种随性墨戏,注重‘情趣\’二字,施以淡彩,色不碍墨。远像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近像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他们均是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卓越代表。遗憾的是,即使吴昌硕、齐白石在创作中走出了施以重彩的一步,终还是囿于传统文人画的范畴。齐老吸收民间用色手法,汲取大众喜闻乐见的色彩,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中,无论是红黄绿还是青蓝紫,都是高纯度的浓色,让整幅作品阳光亮丽,单纯生动,个性明朗,跃然纸上。其在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中获最高奖的作品《朝晖》,便是这种创新理念及手法的代表作。那大块面的高纯度的天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有张力,意境深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齐老的大写意花鸟画已然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如果说白石老人的绘画风格,是继承吴昌硕之画风,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悟而成。那么,齐老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则全部滋长于浓郁的田园生活,洋溢着自然泥土的芬芳。”
齐老于今年5月份在浙江美术馆成功办展,再次引起强烈反响。这也集中体现了齐老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并不因地域的不同而改变。在杨子江看来,大写意花鸟画之于浙派,仍在传承吴昌硕、潘天寿等名家的画风中缓慢前行,而齐老则向前迈了一大步,经几十年的不懈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而独领风骚。“齐老认为艺术创作要尊重艺术发展规律,要一手拉着古人,一手召唤未来,创作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丢掉古人就失去了文化的本源,一味重复前人,其艺术亦缺乏生命力。”
当下,不少画家达到了一定高度,便会停滞不前,了无新意,一味地重复自己。“这要么是为了利益而被市场所左右,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当前形势,缺乏必要的坚守一味跟风。而齐老的求索创新,却是几十年来充满激情苦心经营,实属可贵。”
“活到老,学到老”,是齐老常挂嘴边并身体力行的话。近耄耋之年,他仍在潜心研究实践中国画笔墨、色彩的当代性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其艺术创作面貌。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以近八旬之龄,自如驾驭长达十几米的国画巨制,在当今画坛实属少见。“因此,新时代下,齐老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新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为中国花鸟画传统文脉的有效延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后学者,当以齐老为榜样,为艺做人,刻苦砥砺,一往无前。”
杨子江简历:1962年生,山东单县人。淄博书画院副院长.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