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孩子的依赖是怎么形成的

淄博晚报 2014-08-29 17:12 大字

马主任您好:

我女儿上大二了,在外地上学,从大一开始对学校生活就很不适应,特别是宿舍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她经常会打电话跟我哭,也说过一些事情,我也去过她们学校还请她们同学吃过饭,可是似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上学期孩子的学习和心情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我想想觉得可能是孩子从小上学早,比同学年龄要小一点,所以离开我们什么都搞不定,除了学习。但现在学习也有问题了,我却好像帮不了什么了,怎么办呢?

淄川王女士

王女士您好:

我想早上学和年龄小一点都不是问题,而是您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孩子的过于依赖。

过度保护的父母是以与冷漠、专制的父母截然相反的姿态出现的。在他们面前,子女体验了关心与爱护、体验了安全感,似乎在一种满足和无忧无虑中长大。然而,正是这种无忧无虑限制了子女自身许多能力的开发,他们的人格同样不能健康地发展起来。

过度保护的父母是过分担心的父母,他们担心子女的身体、学习、安全,担心他们不会照顾自己,担心他们交往坏人。由于父母的过分担心,子女失去了许多正常孩子应享有的权利和乐趣,父母竭尽全力为子女构筑了一个安全的、没有危险的环境,让子女在这里成长,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子女的保护伞,他们希望子女能在他们安全的避风港里成长,殊不知,不挨摔的孩子是永远学不会走路的。

过度保护的父母又是过分干涉的父母,在子女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一天开始有了他们自己的秘密,开始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开始愿意享受独立与独处。然而,过度保护的父母是不给子女这个自由的。他们不愿承认孩子长大这一现实,仍然要求子女像以前那样不对他们隐瞒任何事情,事事求询他们,向他们汇报、请示,这样,他们为此而感到安全。当某一天,他们感到子女越来越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开始感到不安。他们认为孩子还没长大,还像一颗嫩绿的小草,经不起风吹雨打,还需要他们给予指点。

过度保护的父母不相信子女的能力,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子女离开他们的照顾,就像计算机程序出了故障,一切趋于混乱状态。事实上,许多情况下,是子女已经具备了某种能力,每个人都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欲望,而过度干涉的父母却在压抑着孩子的这一欲望。当然,他们并没意识到这一点。

过度保护的父母给子女“奉献”得太多了。却限制了子女去适应社会的机会,限制了子女许多能力的开发。所以,西方有位学者把过度保护父母的爱称为“窒息性”的爱。这就像生理需求一样,我们饥饿时,只需要一定量的食物,过分地满足生理需要会导致疾病。

大多数子女,对父母的过度保护意识较晚,毕竟过度保护不像冷漠、专制的父母给子女心灵上涂上抹不掉的伤痕而使子女较早对父母产生负性评价,也易较早产生叛逆行为。也许,从某种角度讲,子女是愿意接受父母的过度保护的,父母为子女事先做好一切,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点也许是子女长期缠绕在牵连模式中而执迷不悟的原因。如果说,在专制父母面前,子女是在被迫、痛苦中失去自我,那么,在过度保护的父母面前。子女是在主动、安逸中交出自我。

父母的过度保护,减少了子女自己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机会,逐渐变得依赖、被动、缺乏创造性和独立的自我意识。而且,子女的依赖随着父母过度保护范围的扩展而增强,会觉得与父母的关系越陷越深,离开了父母,他们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个空空的躯壳,无法自己思考,无法自己判断,也无法自己行事,因为从来都是两个大脑思考同一个内容。他们也曾试想过独立,但好像为时已晚。他们脑海里就像电影胶片把父母的影子深深印在上面,似乎在这时,他们才对自己如此依赖父母而感到微微的恼火。

过度保护的父母又培养了子女自我中心的个性,他们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到子女身上,子女常常体验到自己是被宠爱时,子女的喜怒哀乐可以影响家庭气氛,孩子已习惯于在家中的这种地位,自然把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成理所当然、习以为常。渐渐地,周围的人在他们身边逐渐缩小,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视付出,他们开始变得自我中心、自私,他们的需求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膨胀。父母对他们需求的满足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他们不会就此收回他们的需求,而是对父母的无能为力产生愤怒,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需求是父母的能力所不及的,而是感到他们不被重视,或自我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而这一点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然而,他们不是永远只与父母一起生活,当他们一旦转向社会去与别人发生交往时;他们突然感到能力的欠缺。他们感到自己可以成为中心的那个环境太小了。他们想从朋友、同学中去追寻那种被宠爱感,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感到自己受了冷落,感到周围环境的不温暖、不安全,感到自己在周围人面前是那么无能。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靠的不是技巧,而是人格。父母的过度保护恰恰使子女形成了难以与别人融洽相处的人格。由于人际交往的困难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歪曲的自我评价尤其是自卑感就逐渐膨胀起来。所以,在过度保护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子女自卑是潜在的,他这种自卑不是来自父母的直接否定,而是随着他们走向社会,由于自己缺乏独立性、自我中心而到处碰壁或看到周围人的自立而成熟地应对一切而前发出的自卑感。

所以,女儿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不良不是环境的原因,也不是生理年龄比别人小一点的原因,而是她到目前为止至少并没有在心理上成长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内心过于弱小和幼稚,所以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良好的关系,离开父母的她会觉得很孤单无助,但是父母不可能关注和帮到她所有的内容,她越长大你们就越帮不了她,必须靠她自己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有能力应对这一切,所以建议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补上成长的一课。

淄博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淄博明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马骏

新闻推荐

首届淄砚展览上 爱报人展晚报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