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信念的力量

淄博晚报 2014-07-25 17:15 大字

□大水

因为参与朱彦夫事迹报告稿的撰写工作,对英雄的事迹了解很多,《淄博晚报》连载了张洪兴先生的电视剧本《朱彦夫》,读来倍觉亲切。朱彦夫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身体是残缺的,但却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铸就了自己无比完整的人生。

朱彦夫是沂蒙山的儿子,他有山一样的品格、山一样的坚韧、山一样的胸怀。朱彦夫人生的第一场报告是在1952年的清明节,一家学校邀请他给学生们作传统教育报告,朱彦夫讲述了在朝鲜战场的亲身经历,作为那场惨烈战斗的幸存者,他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了93天,大小手术做了47个,当他讲到自己从长时间的昏迷中醒来,找手手无,找腿腿空,整个身体变成了一个“肉轱辘”时,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失声痛哭,学生们无不被他的英雄壮举所感动,阵阵的掌声,使朱彦夫重新找回了人生的价值。

1954年,朱彦夫毅然放弃荣军疗养院优厚的待遇回到了家乡。离开了护士的照料,身体的残疾使他生活无法自理,残酷的现实再一次燃起了他的斗志。摔倒了,重来;失败了,再来!在经过了千遍万遍的“重新来”之后,朱彦夫用惊人的意志学会了装假腿,捆绷带,从不能自理到两臂能抱着扫把扫地,夹起笔来能写字,自饮自食,解大小便,洗脸刷牙,行动自如。1957年,朱彦夫当上了村支书,一干就是25年,带领村民大干苦干,把穷山村变成了十里八乡的先进村。

朱彦夫向困苦、挫折、病痛、绝望甚至死亡种种人生磨难宣战,向生命极限一次次发起冲击,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获得超越生命意义的新生。

朱彦夫是孝子,当初离开荣军院回村,也是因为牵挂自己的老母亲。母亲喜欢吃咸鱼,朱彦夫只要有条件,就从来没给老人间断过。母亲病重,朱彦夫日夜守候在床前,用断臂不停地给母亲揉肚子,母亲去世,朱彦夫却强忍悲伤,含泪把自己的亲生母亲作为张家泉村第一个火葬的人!

朱彦夫有一位好妻子,妻子陈希永就是他的手和脚。妻子2008年查出肺癌,为了照顾朱彦夫,一直采取保守治疗,没住过一天院。朱彦夫看老伴为家、为自己、为孩子操劳,心疼的不得了。2009年的冬天,睡梦中醒来的朱彦夫,看到妻子因为肺积水不舒服而不得已将被子垫高当枕头睡着了,身上没盖一件衣物,朱彦夫一把扯过自己的被子盖在老伴身上,自己却因为偏瘫一头倒在床上。

2010年春节刚过,照顾了朱彦夫57年的老伴实在坚持不住了,她为朱彦夫做好最后一顿早餐,让孩子们把自己送进了医院,与肺癌默默抗争了三年的陈希永,一辈子就只住了这十天院,弥留之际,老伴紧紧攥住从家里赶来的朱彦夫,从牙根里挤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句话,“快回家去,别累着……”这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还有多少知心的话儿没有讲完!

一个人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一个人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躯,是意志;一个人能做什么,靠的不是双手,是思想;一个人能看多远,靠的不是双眼,是胸怀!

说起朱彦夫,就不能不说一下他的《极限人生》。从1987年秋天开始写作,到1995年3月,2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近30多万字的书稿,先后七易其稿,他用残臂夹笔,用口衔笔,先后写了足足200多万字,其中的劳苦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朱彦夫说,“人有躯体和精神两个生命,精神是我的第一生命。”他永远不能忘记那血与火的战争,不能忘记牺牲战友的嘱托,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和凛然正气,激励着他完成了小说的写作,完整记录下了战友们的壮丽人生,记录下他人生道路上那些坎坷崎岖。朱彦夫常把自己比作“雪地里的蚯蚓”,蚯蚓没有手,没有脚,却能让冰封的土地变得松软。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又是从何而来?

一个人在遭遇命运的磨难时,精神垮不垮关键在信仰。2013年的深秋,朱彦夫已是八十岁高龄。他说了这样一段朴实的话:“我吃着、穿着人民的,用着国家的,我不做出贡献,不拿出点自己的精神,作为共产党员所承担的责任,我对不起党,对不起战友,对不起人民,所以我干的时候实心实意,脚踏实地,要不然我睡不着觉。”

在我眼里,朱彦夫早已超越了人生的极限,那些身体的残缺早已远离这颗健康的心灵,他健康的心态甚至超过许多“正常人”。朱彦夫用残缺的身体,创造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命的欢乐。我相信,他正是因为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才会饱经风雨,历经磨难,痴心不改,勇往直前。我相信,正是这颗健康的心,让他有了非凡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支撑他用残缺的身体,走出大写的人生。因为他的梦想,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为他的梦想,始终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因为他的梦想,始终与坚韧不拔的沂蒙精神生长在一起。

朱彦夫爱亲人,爱生活,爱身边的一花一草。已是82岁的朱彦夫,依然坚持读书看报,对于晚年的朱彦夫,读书是一种超然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正是信念的力量,带他残缺的身体驰骋辽阔的远方,带他的心灵回归故乡的村庄,带他的梦想在广阔的天际翱翔。

新闻推荐

共建文明城我们做些啥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