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毕业了 为啥不能去小微企业就业

淄博晚报 2014-06-09 22:03 大字

高考在备受关注的目光中上演,然而高考结束后,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却依旧充满着未知和挑战。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例行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王晗,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却在就业的十字路口前自己首先遭遇了心理战,她告诉记者,不愿去小企业,觉得很委屈,理想工作是老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对她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多数毕业生不愿去小微企业

和很多毕业生一样,王晗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望,学心理学专业的她对于自己最佳的就业目标是老师,“现在任何工作都要通过能力考试,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想找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关口,几百个人争抢一个岗位,太难了。”王晗告诉记者,她已经报了今年的公务员,报的是不限专业的区直部门职位,“我觉得自己纯属打酱油的,和很多已经有过多年公务员考试经验的考生来说,我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王晗所报的职位竞争比例是200多比1,也就是200多个考生中,只有一个人能得到这个饭碗,王晗苦笑着,“没办法,先来参加招聘会,公务员考试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记者和王晗漫无目的在招聘会现场走着。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小企业、培训机构、文化公司都在招聘大学毕业生,职位大多是培训老师、文案、销售等,很多小企业还承诺就职一年以上会发放补贴,以此为“诱饵”希望能吸引到大学生的目光。

在一家培训机构的招聘信息前,王晗看了很久,招聘信息中招聘少儿培训教师,培训科目从英语、数学到乐器等有所不同,底薪加绩效工资,“培训的学生越多,工资自然越高。”工作人员告诉王晗。“我不想来这种小单位工作,感觉还是飘着,没有真正走入社会的感觉。”王晗这样解释着,其实,她更多的是担心周围人和家人的眼光,就业不是小事,她希望去一个更大的、更稳定的平台就业。

政策解读: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享受补贴

像王晗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几乎占了整个毕业生就业大军的主力部分,每个人都想去大单位好单位工作,什么是好单位?对他们来说相是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公务员、学校这类就业门槛最高的单位,但门槛高,就意味着竞争激烈,独木桥上会有不断摔下来的人,有的人拍拍尘土继续向前,有的人折断翅膀害怕重蹈覆辙,更多的人,只能在无奈中不停做出选择。

其实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淄博市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甚至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此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15年年底。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开展岗前培训的,各地要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提高培训费补贴标准。

对于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淄博市去年就曾发布文件,要求落实好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享受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结合创新社会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挖掘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案例心理分析

对于王晗的个例,淄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专业人士给出分析。很多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就业时存在安全心理和从众心理。

安全心理: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甚至是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冒什么奉献去赚大钱,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

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自身实际出发,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建议: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晚报记者赵晓雯通讯员王帅帅)

新闻推荐

为心灵除尘,看生活之美 ○淄博四中2011级24班孙小雅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