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池上镇:脱贫致富东风劲吹 □通讯员 李爱红 陈云云

淄博日报 2014-06-25 05:49 大字

集中力量建设3000亩高标准农田,现已完成12个省级贫困村的23个蓄水池的建设规划和定点工作;投资150余万元,完成郝峪村旅游路建设6公里,基本打通郝峪村与鲁山景区的区域链接;在上小峰村、下小峰村、泉子村、大南峪村、池埠村、中郝峪村6个村完成乡村旅游农家乐厨卫双改200户,户均投资2万元以上,逐步形成农家乐整体推进发展雏形……

这是博山区池上镇以党建助推脱贫致富的一个侧影。

池上镇位于博山区的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纯山区乡镇,是全国最大的桔梗加工集散地,是淄博市实施“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的重点乡镇之一。去年以来,池上镇党委认真落实市委、区委的部署安排,围绕脱贫奔康工程的总体目标,按照“脱贫致富,组织为先”的原则,以党建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富民强村,通过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功能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乘着脱贫奔康东风,大山深处的池上镇,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和推进,全镇19个经济薄弱村新上了经营性项目,部分产业项目已经建成达效。

投资2亿元的豆禾三期工程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流转工作;投资8000万元的山东龙霖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速冻桔梗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今年,初步确认新增实施库区项目17个,总投资6000余万元,涉及农户约4000户,涵盖蔬菜、林果、中药材、杂粮、食用菌,荒山绿化、土地流转、种植采摘、林果等各个产业,关联土地使用面积11000余亩。百个大棚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已建成大棚27个;桔缘公司的蜂蜜和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已动工建设;山洪沟治理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计划投资720万元的小峰片、郝峪片、李家片等13个村的连片整治工程现已完成规划,中郝峪村、冯家村等已部分开始实施……

扶贫先要扶志

暖热“心窝子”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针对镇域各经济薄弱村干部观念相对封闭、“等靠要”比较严重的问题,镇党委以实施“暖心工程”为抓手,注重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扶志,调动广大村干部创业发展热情。

池上镇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培育了有机绿茶、有机桔梗、板栗、金银花基地等特色种植业,但仍有一些村守着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要饭吃”。

为培育村干部形成生态即资源、产业即优势,行动就有出路的思想意识,一方面,邀请山东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山东大学旅游学院等大专院校专家,为各村开展功能规划,产业定位,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组织相关片区的村干部走出去、开眼界,先后组织村干部赴河北、江苏、济宁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等项目。同时,针对部分村干部对村内发展存在信心不足,犹豫不决等问题,镇党委主要领导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单独约谈等方式,逐村帮助理思路,破旧念,拓途径。

帮扶重在造血

壮实“腰杆子”

“手中无米,唤鸡不来”。加快经济发展,是经济薄弱村的迫切任务,也是根本出路。近年来,镇党委抓住“整建制创建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机遇,把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化全过程,做足区位文章、做强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与产业党建实现了共振双赢。

融入农业产业链条,探索服务创收渠道。全方位聚合党的组织、资源和人才优势,采取村党组织、村干部牵头成立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形式,为全镇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服务,从而获得服务性收入。如池埠村原先是“经济空壳村”,村党支部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食用菌种植项目,由集体向农户租赁大棚,每年实现集体增收2万元以上。目前,该村拥有规模超8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8个,基地规模位列全市前三位。

做好土地山林文章,拓宽经营创收渠道。结合落实各级关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土地经济”,主要做法是:由村党组织牵头,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引进企业、社会资金等外来资本,对各村片区的土地资源、山林等自然资源进行租赁、买断或联合经营开发,村级组织通过资源入股、服务代管等方式获得收益。目前,全镇共引进山东上水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豆禾食品有限公司、淄博山珍园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实现产值十亿元,群众直接增收人均1000元以上。

依托产业特色村“联姻”抱团,培植增效创收渠道。依托特色产业中心村,把地域毗邻、联系密切的村,改建成立片区联合党支部,以特色产业中心村的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其他村转型发展。如池埠村是淄博市的黄烟种植专业村,为推动周边经济薄弱村整顿转化,镇党委依托池埠村将池埠村、北崖村、杨家村三个党支部改建为池埠片联合党支部,发挥联合党支部的综合协调作用,对片区三村进行整体规划开发,提升各村自身“造血”功能。该联合支部充分发挥三村力量,对土地进行了复垦,建成2000亩黄烟生产基地,修建1000立方的蓄水池1个、200立方以上的蓄水池35个,并建成风力提灌设备一套,修缮生产路40里,大大改善了三村的生产条件,群众从中直接受益达人均1200元以上。

管理落脚关爱

服务“正位子”

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为调动、维护好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近年来,镇党委高度重视村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干得好的得实惠、有地位、受尊敬。

在教育培训上重点扶持。对有创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但缺少发展生产、技能培训等启动资金的农村党员干部,协调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等多个部门对186名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培训,同时联合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帮助协调银行进行借款和贴息帮扶。

在成长使用上重点倾斜。实行新任职村干部上挂锻炼制度,选取了21名村新任职、后备干部到林业站、水利站等部门上挂锻炼,通过上挂锻炼形式,了解国家政策,熟悉业务流程,更好地促进村级各项发展项目的推进。通过锻炼,干部素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直接参与扶贫工程11项。

在日常生活上重点照顾。设立了农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基金,对那些工资报酬不能完全兑现,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通过组织谈心,了解村干部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没有经济薄弱村的加快发展,没有大多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区域的全面小康。如今,池上镇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聚焦贫困群体和薄弱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策划一批好项目,扭住“脱贫攻坚”不放松,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小康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努力让群众灿烂的笑容和开心的笑声一天一天多起来。

新闻推荐

淄博六中 校友孙业民向母校赠送个人著作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