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话说临淄八大景 (四) ○谢志新

淄博晚报 2014-05-16 17:20 大字

谢志新,195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教育学会会员,山东省中语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专著《屐痕集》、《放歌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临淄在1970年以前为县制。自1970年1月以“淄博市临淄区”的名义对外办公。新中国成立前该县下设五个区,县城一带为一区,县城以东,从北向南依次为二区、三区;县城以西,从北向南依次为四区、五区。

明朝末年,临淄县的北高阳有一个韩超然先生。此人举人出身,隆庆二年(1568年),曾授山西道平阳府蒲州知县。他为官清正,洁己爱民,重农业,办教育,兴利除弊,深受蒲州百姓爱戴。著有诗集《宦游录》。他归纳、总结了临淄县的人文、自然景观,赋诗一首,题为《临淄八大景》。其内容是:

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荫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

春回牛山雨蒙蒙。

古冢遗迹怀晏相,

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钓罢归来晚,

西寺搂头听晓钟。

“淄江钓罢归来晚”描写的是日落西山,残阳夕照,人们赴淄水(即淄河、淄江)垂钓,尽兴而归、怡然自得、悠闲快乐的情景。淄水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这条河全长122公里。在临淄境内长约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处1公里以上。淄水源远流长,孕育了临淄的文明。《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水的传说。据考证,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淄水进入临淄境内,沿途多风景名胜。有天堂寨、公泉峪(传说孟子当年来齐国讲学,曾在此居住)、天齐渊(俗称温泉)、秦始皇和汉武帝祭神处、马陉遗迹(《左传》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南捻军全歼旗兵及益都乡团处、“田单解裘处”、清代武状元徐华清墓、齐国上卿高傒墓等等。淄水作为齐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引来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清朝邓性的《淄江晚钓》:“断岸潆洄碎石津,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西寺楼头听晓钟”描写的是每当破晓,临淄县城西边的西天寺那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声音远达方圆十余里以外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西天寺又名三元阁,位于今临淄区齐都镇(新中国成立前隶属一区)西关三村,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当初名为兴国寺。到北魏时期,统治者又在寺后修建大石佛。佛身高5.6米、宽1.8米、厚1米,面庞丰满,头饰螺髻,赤足袒胸,身披通肩袈裟,立于覆莲座上。雕刻手法呈现北魏风格。至宋代经过整修、扩建,更名广化寺。元顺帝至正年间被毁。到明代初年在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万历年间,太师李良监理重修。该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最盛时整个建筑北起石佛像,南至石塔群,跨度约三华里。其主建筑以砖石结构立于高阁之上,有大殿三座,每座各三间,分别为“天元”、“地元”、“人元”。这正是西天寺又称三元阁的缘由。阁下有门洞可以通过。阁旁建庙门、僧房、钟楼,与高阁浑然一体。整座寺院,红砖绿瓦飞檐斗拱,系砖木结构。正殿供高达5·6米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众菩萨塑像,两侧序十八罗汉塑像,前殿供弥勒佛像,两庑为执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钟楼内悬有一口高约两米的铁钟。早晨,浑厚的钟声在辽阔的原野上飘荡。

新闻推荐

好家教可浓缩为6句话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