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山绿水塑美景 大美淄博有华章 ——淄博风景名胜区建设硕果累累□本报记者 徐光莹 通讯员 孙斌 曹靖

淄博日报 2014-05-05 06:11 大字

编者按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之菁、人文之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加强风景名胜管理不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事业,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今日起本报开设“美丽淄博走进淄博市风景名胜区”专栏,报道淄博市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成效及有益探索。

每逢节假日,走进风景区,感受大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日常的生活选择。在老百姓的眼里,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了,风景名胜越来越宜人了;在老百姓的心里,淄博已不再是那个灰色的工业老城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山和碧水。然而,为了老百姓这一回“美”的感受,淄博的风景名胜管理工作者付出了30年的努力。

从1985年淄博市设立第一处风景名胜区开始,历经30年的开拓和发展,淄博市已设立各级风景区1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市级风景名胜区4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到了整个市域面积的7%,成为省内拥有省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城市。

与其它城市景区相比,淄博风景名胜区景素更加多元、特色更加丰富,既有以层峦叠翠、林泉佳境而著称的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有以齐文化历史遗迹为核心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既有以山清水秀、蒲翁故里为品牌的淄川风景名胜区,又有以水上人家、水乡风情而独树一帜的马踏湖风景区;既有以“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发祥地而闻名全国的沂河源风景名胜区,又有以革命圣地和千年冶铁史为特色的黑铁山风景名胜区。

特别是1992年淄博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以来,按照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进风景区管理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景植绿和风景区生态恢复工作切实推进,全市风景区林木覆盖率达到90%;风景区规划体系得以健全,成为省内第一个各级景区全部编制完成总体规划的城市;景区综合治理卓有成效,有效治理景区“三乱”现象,依法保障景区安全运营,在全省风景区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前茅;景区标界立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仅沂河源风景名胜区界碑界桩总量就超过了泰山和崂山景区的总和,明确了风景区的管理界限。与此同时,结合风景名胜资源调查,组织开展了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普查保护工作,普查建筑296处,一期将83处典型建筑列入保护名录,挂牌保护,建立档案,组织修缮,编印资料,有效传承了历史文脉。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之菁、人文之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加强风景名胜管理不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事业,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产权管理机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要求,为淄博市风景区管理指明了方向。在刚刚召开的淄博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研究借鉴国家公园制度,结合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健全规范风景区管理体系,提高风景区管理效能的发展目标,启动樵岭前生态绿化、马踏湖生态修复、黑铁山景区植被恢复和沂源白马河湿地公园建设等一批示范项目,把护景、造景、管景、育景有机结合,为建设美丽淄博再添华彰。

新闻推荐

淄博十中 获市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贡献奖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