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护理专业化 别样风景线 ——淄博市中心医院强化护理内涵工作纪实□本报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鲍秀丽

淄博日报 2014-05-11 18:57 大字

在护士节到来之际,市中心医院护理工作者把代表温馨健康的康乃馨赠送给住院病人,为病人送去关怀和温暖。(邢延清摄)

“护理和医疗好比机之两翼,缺一不可,正是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使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促进工作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医生给护士写来了表扬信,高度赞扬病区护理工作。

近年来,淄博市中心医院注重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走护理专业化之路,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奉献型护理队伍,护理人文与专科并行,创新与发展并重,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护理专业人员,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全市首位国际造口治疗师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因消化道疾病手术肛门移位在腹部,或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尿道移位在腹部。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工作、生活,他们都要随身带着一根管子、一个袋子,被称为“造口人”。手术虽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但造口的合并症及其他不便之处,使造口者陷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困境。据悉,造口合并症达30种。

造口、伤口治疗师作为一种由高层次护理人员从事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温暖人心的职业。

市中心医院国际造口专科护士杨晓平,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型护理人才。2011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护专业,在胃肠外科病区工作的杨晓平,经过刻苦学习和训练,考取了北美造口治疗协会颁发的资格证,成为国际造口、伤口治疗师。

造口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而且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有一次,一位体重200斤的病人,造口后维护不善,粪水四溢,皮肤溃烂,造口及脂肪组织裂开,臭味弥漫在房间里。杨晓平用了100多根棉棒才清创干净,病人感到很不好意思,说:“太脏了,让我孩子来吧。”杨晓平安慰说:“没关系,我是护士,这是我的工作。”杨晓平为其换药5至6周,直到恢复正常。

杨晓平介绍,造口师的工作其实从病人手术前就开始了。术前要为病人进行造口定位,造口定位涉及系统的专业知识,比如肥胖的病人,如果造口过低,隆起的腹部会遮挡视线,自己无法维护和处理造口。老年人腹部皮肤松弛,造口过低被下垂的皮肤遮盖,易出现皮肤炎症。

随着护理专业化内涵的延伸,这一职业还扩展到对压疮、糖尿病坏疽、术后伤口长期不愈合等的清创换药,成为“一招鲜”。一次,有位术后刀口长期不愈合的病人,多次治疗不见效,所在病房散发着臭味,病人产生自卑心理,每次换药都哭泣。杨晓平尊重病人的意愿,登门到病人家中换药,使病人很快痊愈。杨晓平说,看似简单的换药,其实并不简单,要考虑干湿环境、愈合快慢等,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为造口师,她还担负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为病人示范,致力于提升病人生活质量。现在杨晓平登记的造口病人达500余人,经常联系的达二三十人。她创办了造口病人联谊会,为病人提供了交流、分享的健康平台。

“专家式”护理为生命点燃希望

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病区,国家级PICC专科护士彭爱荣的名字与淄博市护理PICC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成为令人尊敬的PICC护理专家

PICC的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有些肿瘤长期化疗病人,因为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一旦药物外渗造成溃疡、静脉炎或皮肤坏死,使病人雪上加霜。有些长期输液病人,因为长期频繁穿刺,不仅痛苦大,而且易形成疤痕、增生,造成血管永久性损坏。

2010年,彭爱荣考取了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PICC专科护士证书,成为全市第一个PICC专科护士。PICC技术是从病人轴部穿刺实行中心静脉置管,有1针=100针的功效,不仅减少了穿刺次数,置管可长期保存在人体达1年,为长期静脉输液、肿瘤长期化疗以及血管不好、早产儿等类病人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安全的生命通道。

彭爱荣在娴熟地开展PICC技术的基础上,她又创新开展了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由盲穿改良为在B超引导下操作,使技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她还积极做好传帮带,大力普及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理念。目前,全院肿瘤病人化疗药物给药100%采用了PICC技术,杜绝了药物渗漏和相关并发症。经彭爱荣PICC置管的年龄最大的病人94岁。

现在,不仅有些异地求治病人返回淄博求助,本市许多医院还经常找彭爱荣会诊。

她作为医院静脉输液学组组长,还认真总结经验,今年牵头开展了“血管保护年”活动,倡导科学的静脉输液理念,推广专科技术,使病人最大程度的受益。

用知识诠释现代护理内涵

在肿瘤科,张丽娜不仅是国家级肿瘤专科护士,还是省级PICC技术专科护士,她立足岗位发挥业务专长,为病人提供优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

肿瘤科病种多,几乎涉及各个临床科室,因此对护士的专业知识也要求高。

肿瘤病人的疼痛,是多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更是规范化护理的重要课题。张丽娜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对疼痛的治疗,我们主张病人和亲属主动参与,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单纯的忍受。我们要对病人疼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建议采取针对性疼痛治疗。”通过这些先进的护理理念,肿瘤病人康复期间基本处于无痛状态,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也给亲属带来了安慰。

在该医院三甲复审时,该科对肿瘤病人疼痛的规范化治疗,被评审专家组确定为亮点之一。

内分泌科省级糖尿病护理专科护士耿英杰,发挥科室“甜蜜家园”护理品牌的作用,大力传播先进的知识,积极进行健康干预。她和护理姐妹们一起倡导成立了糖友俱乐部,定期组织开展绿色健身活动。开展星期三糖尿病知识讲座。设立了糖尿病会员QQ群,这些做法深受病人称赞,目前会员达到40多名。

该医院还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知识型护理人才,重症医学科高科技元素密集,该科护理硕士、医院学术骨干、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高素芳,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宋晴,在读护理硕士、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张华等,她们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大大提升了危重症护理水平。

挑战新课题护理大作为

“肺栓塞”,以发病凶险、急骤,死亡率高,抢救难,而令人闻之色变。“肺栓塞”防大于治。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发展,逐渐提高了对“肺栓塞”及相关病症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的认识。

该医院创伤骨科“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学组”组长侯艳丽牵头发起“抗栓联盟”,成立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学组。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成立了涉及全部临床科室的“抗栓”联络员。科学设计了评估-宣教-干预-监测-应对等系统化工作流程。设立了评估示范病房,使预防工作从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指导等多点开花,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同时,承办了全市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使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全市推广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科学防栓、抗栓的意识。有位医疗专家深有感触地说:“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走在前面。”

急诊专科护士是这样炼成的

进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大厅,都会很容易看到脚下颜色不同的标识,规范、先进的急诊急救理念,得力于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急诊科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马俊杰告诉记者,进入急诊科的病人大都是急危重症,因此急诊急救的理念是先保命、后治病。急诊分诊是掌握救治主动权、正确引导救治方向的重要一环,要求要有预见性思维,比如对来诊病人,先看成是最重的,由高到低,实行降阶梯排查。同时,要求病人来院后,5分钟内治疗措施要跟上。

由于急诊科病人涉及所有临床科室病种,急诊护士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全面。马俊杰还有许多的护理姐妹们,经过急诊急救这一特殊岗位的历练,现在都娴熟地掌握了呼吸机、监护仪、抢救式插管等技术,马俊杰成为全院插管授权的30名护士之一。她还发挥专业特长,做好传帮带,协助护士长开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急诊科分诊正确率达95%以上,杜绝了院内转运病人意外发生,为提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营造奋发有为的沃土

编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多年来,淄博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创新管理,完善机制,为护理人员成长搭建平台。该医院积极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完善基于层级、服务量、质量、满意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促进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脱颖而出。

医院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成立了静脉输液、造口伤口、糖尿病护理、危重病护理等8个专科护理学组,充分发挥专业护士的作用,开展经常化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的覆盖率。

积极鼓励进修学习,在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保障,形成了激励、考核、应用、提升的机制,要求护理人员学习结束后要带着“四个一”返回工作岗位,即一张照片、一份合格证书、一份学习总结、一份工作建议,使学习和工作的持续提升紧密结合。

不断丰富护理品牌内涵,ICU的“爱惜优”、两腺外科的“粉红卫士”、肝胆外科的“肝胆相照”、呼吸科的“舒畅呼吸”、儿科的“阳光天使一针准”等50多个护理品牌,为病人传递温暖和力量。

多年来,该医院护理工作以良好的风姿,赢得了病人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连续多年达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技术零失误、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

目前,全院护士达1203名;拥有省级以上专科护士65名;拥有山东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5个;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覆盖率达100%,有省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5个。

今年以来,一项护理科研并被列为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鼓励护理革新,举办两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其中12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山东省创新大赛三等奖。

新闻推荐

全市首家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花落博山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