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系列报道之二——传承 昆仑,为什么做1954? □本报记者 王慧
前几日,记者步入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先期入驻的一位大师工作室时,只见玲珑的瓷瓶一字在高低有致的展台上排开,瓷瓶上牡丹刻瓷画面栩栩如生,与古朴的室内红砖墙形成雅致与纯朴的对比,楼下摆放的是作品,楼上则随着轻柔的音乐飘来阵阵茶香,大师正在楼上边品茶边创作,如此惬意、幽静的创作环境正是昆仑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营造的。记者一一走过,发现王一君、房宏、马明、牛继伟等大师工作室的牌匾已挂好。正如一位入驻的大师所言:“这里依托老瓷厂这块风水宝地,交通又这么便利,更重要的,是每月给大师1000元以上的补贴,这么好的优厚条件,真是前所未有啊!”
难得一见的陶瓷文化地标
先期完工的大师工作室位于原淄博瓷厂大门北侧,最后的装饰工作已接近尾声,虽然尚未开园,但已有27位大师相继签订了入驻合同,其中包括千里迢迢组团赶来的景德镇大师团。
记者注意到,大师工作室的设计风格很有艺术感觉:保留了旧厂房的青砖外墙,把原来的的小窗户全部改成了落地大窗;室内墙壁则全部采用红砖,与外墙的古朴相呼应,大师们不必再复新装修室内就很有味道;挑高的二层屋顶则完全保留了原厂的特色,全通透设计,感觉敞亮开阔;别具一格的木质楼梯设计是大师工作室的亮点,有室外的,有室内的,错落有致;高高低低的吊灯更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无怪乎只要来看过工作室的大师,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间。
4月25日至29日,台湾“十大顶尖设计师”来昆仑瓷器考察,看到这里的老厂房保存这么完好,顿时来了兴致,把原来一天的考察时间延长到5天。在反复看完厂里的老旧设施后,他们对任峰高瞻远瞩的眼光发出了赞叹:“没想到保存得这么完好,台湾缺少的正是这样原生态的文化创意园,这种文化地标性的老建筑是一笔不可再生的财富,如果设计、运作的好,将是非常难得的创意园区。”台湾设计团队对这片老厂区很感兴趣,更佩服任峰对陶瓷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们就“许愿瓷”系列达成了合作意向:大量的许愿瓷用昆仑瓷器生产的鲁青瓷。
台湾艺术家一直对国学文化非常推崇,对佛学礼学更是信仰有加,更何况对淄博瓷厂这片带有浓重文化底蕴的窑址?
参观完厂区后,他们又参观了昆仑鲁青瓷博物馆。鲁青瓷的发展历程让他们备感鼓舞,复烧后的朗润如玉更是让他们惊叹。尤其是读到“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这首诗时,更是感叹不已。这是1973年,中国佛教主席、诗人赵朴初参观淄博瓷厂时,惊叹鲁青瓷的瓷质细腻,清澈如玉,即刻题写的诗句。1982年,时年88岁的书法大师刘海粟参观淄博瓷厂,因鲁青瓷之承前启后,为其写下“与古为新”四个大字。书画大家于希宁先生多次到淄博瓷厂考察鲁青瓷,第二次参观时,留下了“心灵妙悟,日新月异”的赞叹。这些文化大师或颂扬或留墨宝的心声,让台湾专家感受到鲁青瓷无法比拟的文化底蕴,他们达成协议:将台湾同胞崇尚的“许愿瓷”定在昆仑瓷器烧制。
鲁青瓷与刻瓷相结合的艺术光焰
“鲁青瓷有四大特点:白如雪、润如玉、色如翠、声如罄。白如玉,是指它的滑石瓷胎质,洁白无瑕,晶莹剔透,这是鲁青瓷独有的;润如玉,是指它淳厚的釉面,清平钢劲、光滑油润,摸起来有玉样的润感,不像别的瓷种那么干燥;色如翠是指它的色泽,青翠欲滴,可于翡翠试比高;声如罄是指敲击它时,声音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这四大特点是从鲁青瓷的本身来讲的,而更值得人们挖掘的,应该是它深刻的文化内涵:鲁青瓷与佛有缘,能把人带入佛的意境,人们欣赏它时,也就有了一份心灵的沉静。不论从工艺上还是文化内涵上来讲,鲁青瓷都不愧是淄博瓷苑的一朵奇葩。”有着深厚陶瓷情结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瓷专家曹在堂每次谈起鲁青瓷都赞不绝口。
淄博古陶瓷收藏协会会长、淄博国宝持有人贾斌先生多年来一直研究淄博窑,他说:“胎是陶瓷的风骨,釉是陶瓷的灵魂,淄博窑釉质明亮坚硬,颜色纯正鲜艳,光灿夺目,非常有代表性,是其它窑所不及的。另外淄博窑的烧造工艺也很独特,其中销钉的接胎工艺绝无仅有,这一切都是识别淄博窑产品的独有特征。现在,鲁青瓷传承了淄博窑的薪火,胎质与釉为其它地方所不能及,鲁青瓷应该把这些长处发扬光大,制造出绝无仅有的陶瓷珍品,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鲁青瓷的“润如玉、色如翠”让它在瓷器中独树一帜,其润朗的手感格外抢眼,堪称淄博一绝;而淄博的刻瓷大师更是全国独创,高超的刻瓷艺术也堪称淄博的一绝。当两个绝活结合在一起,所迸发出来的艺术光焰让收藏界眼前一亮。连续几年的拍卖,许多刻瓷大师的鲁青瓷之作,刷新了古陶瓷成交的高价。
一位多年收藏鲁青瓷的爱好者说:“鲁青瓷是淄博瓷器的一绝,刻瓷艺术更是其它地方绝无仅有的技艺,一件精美的鲁青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再加上刻瓷大师的创作,就更值得收藏了。在收藏鲁青瓷的过程中,不仅身心享受它的美,又能保值升值,还可以传给后代当传家宝,何乐而不为呢?”这位颇有名气收藏家的话语,代表了许多拥趸鲁青瓷人士的共同心声。
政府支持,淄川区的大手笔
淄博瓷厂所在地淄川昆仑,曾经的辉煌在淄川人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淄博瓷厂鼎盛时,人们以在淄博瓷厂工作为荣,想调到瓷厂工作要托门子、找关系。这个承载了几代人感情的老瓷厂,让它重新焕发出青春是很多人的感情念想。
淄川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多次到昆仑瓷器调研,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启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项目,并专门成立了1954领导小组,及时给予项目的支持。
为了尽快启动1954项目,在淄川区政府的支持下,昆仑瓷器对入驻的大师实行个人补贴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双重待遇”:国家级大师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省级大师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以上补贴连续执行6年;对入驻的国家级、省级大师,前3年全额补贴房租,后3年补贴50%。另外,对“师企联盟”、从事孵化器建设企业均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淄川区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无论财政多么困难,也要把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扶持起来,因为,这是淄川区一张不可多得的陶瓷文化名片,保护好、开发好它,就是留下了淄川区的陶瓷文化。”区委书记杨洪涛如是解释政府大力扶持的原因。
自从定下调子,区领导多次调研项目实施情况,区长李新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相坊三天两头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并把从事相关文化创意的企业带到现场,谈考察、谈合作,力促创意园尽早实现第一步运转。
人才是启动整个项目的关键,大师是整个创意园的灵魂,为吸引大师尽快入驻,在淄川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昆仑瓷器给予了大师们比较优厚的补贴,一补就是6年。这充分说明这届政府对创意园寄予的感情和厚望,也表达了对大师们的充分尊重。
巢已造好,树已新绿,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艺术人才。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