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雄风下江南 花草精神起波澜 5月15日—25日“江南忆——李波花鸟画展”在母校中国美院美术馆成功举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协艺委会 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
五月的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在这生机无限的美好季节,5月15日,由中国美院、中国美协艺委会、淄博市人民政府、淄博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江南忆——李波花鸟画展”在李波先生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
享誉画坛的名家、李波当年的恩师、中国美院的师生、四面八方的书画爱好者,面对一幅幅水墨淋漓、纵横开阖的巨幅画作,他们惊叹:花鸟原来可以这样画!怡情悦性的花鸟画原来可以与巨幅山水画相媲美!江南意、齐鲁风的结合,原来竟是这般气象!
名家云集——这是何等阵容!
拄着拐杖的孔仲起来了,白发飘逸的吴山明来了,低调儒雅的卓鹤君来了,个性彰显的何水法来了,深沉静逸的赵宗藻来了……凡是对当今美术界有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在李波的作品前,一幅幅、一点点仔细品味着。
追求学术品位的中国美院美术馆,每年都有很多名家到此举办展览,也有很多名家前来捧场,但李波画展开幕式的名家阵容却不多见。美术馆一名工作人员这样说:“我天天在这里张罗画展,今天这样的阵容,已经好多年没有了。特别是有好几位老先生,平时难得一见,他们能出席开幕式,李波先生的面子够大的。”
面子大是因为里子好。画展开幕前的一个多月里,李波的好几幅作品连续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报纸《美术报》刊登,尽管看报纸和看原作效果完全是两回事,但杭州当地特别是中国美院的很多老专家、老教授,从报纸上看到李波的作品,还是对这位昔日校友的画展充满期待。
5月15日,开幕时间是上午10点,从8点多开始,没等美术馆开门,外面已聚集了很多观众,他们透过玻璃向里张望。9点多,很多名家陆续来到这里,通过签到簿,记者才把名人和人名对上号。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看李波老师的作品,没想到40多年前,从美院毕业的一个学生能有这样的成绩。著名画家孔仲起看了李波的作品后欣然题字“花草精神波澜惊”,他这样解释:“有个成语叫波澜不惊,而李波的画风能在当今画坛掀起波澜,同时我把他的名字嵌了进去,所以是‘波澜惊\’”。
恩师把场——这是何等幸福!
1970—1973年,李波在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就读。毕业后的41年里,回母校举办一次画展一直是他的心愿。这次画展,他是愉快的、幸福的。让他感到愉快和幸福的,不仅是得到了母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几位德高望重的恩师,也都是著名的画家、评论家,多次来到美术馆,现场指导,他们分别是杜曼华、吴德隆、宋浩霖、高照四位先生,他们都给李波上过课,用李波的话说:“这都是我的亲老师。”这次画展的前前后后,杜曼华先生付出了大量心血,这让李波既心疼又感动。
当年,杜曼华是李波的写生老师。写生是国画入门课,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李波进入美院之前,虽然痴迷画画,但没有系统学习过。可以说,杜曼华的写生课给李波奠定了最初的国画基础,直到今天,李波也非常注重写生。
这次画展的前前后后,已是八十高龄的杜曼华先生天天到场。看了李波的作品,她这样说:“我上的是基础课,我的学生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这么多年,画花鸟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能像李波这样功底扎实、个性鲜明。他的画熟中有生、熟而不油,他能融入传统又能从传统中跳出来,这是很难得的。”
杜曼华回忆说,李波在美院上学时,正值“文革”,教学秩序混乱,不少同学把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派系斗争和社会活动上。李波除了画画,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他在花棚写生的时间最长。虽然当时的老师是臭老九,但老师还是发自内心喜欢这样勤奋上进的学生。
在杭州举办画展的几天里,杜曼华先生只要到现场一坐,李波心里就感觉踏实多了。更重要的是,由于杜曼华先生在中国美院的崇高威望,她又从不轻易臧否人物,看到她天天在这里,美院的很多师生从直觉就会感到,这个展览不一般。杜曼华这样说:“当老师的,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学生有成绩,李波今天取得的成就,让我感到骄傲。我坐在这里,没感到累,而是由衷的高兴。”
首登母校——这是何等荣耀!
已有86年历史的中国美院,虽然校名更改了好几次,但一直不变的是它在美术教育尤其是国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世纪“文革”前的二三十年里,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邓白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曾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尤其是花鸟画创作,达到了一个巅峰阶段。直到今天,他们的影响依然是中国美院的财富。
在李波花鸟画展开幕式上,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即兴讲话,他说,杭州是中国书画重镇,中国美院云集了国内一大批顶尖的国画人才。能到这个艺术殿堂举办个人画展,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胆量,更重要的水平和造诣。李波这位美院走出去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这是美院的骄傲。
据了解,中国美院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是有区别的。有的美术馆是对社会开放的,说白了,只要拿钱,在那里就能办画展。而美院美术馆,当然也要花钱,但仅仅有钱是不够的,他们更看重艺术造诣和学术水准。
张国良,李波大学时的同学,是浙江嘉兴有名的画家。他专程赶到中国美院美术馆,被老同学的作品震撼了。他说:“我有勇气到上海举办个展,却没有胆量到中国美院。尽管这里有我的很多老师,他们会包容我的不足,但这里名家太多了。关公门前耍大刀,耍不好是要丢面子的。李波,靠的是作品来到母校。”
中国美院美术馆曾承接过很多画展,有外地名家的个展,也有美院教授的个展,有师生联展,也有校友联展。但从美院毕业后,不在美院任教却重返母校举办个人画展的,李波是第一个。中国美院研究生处处长、美术评论家毛建波,看了李波的展览后,为美院有这样的校友感到骄傲。他说:“李老师的作品有北方的大气雄浑,又有浙派的纯正笔墨。他带来了一股新风,带来了新的艺术营养,是中国美院和江南画坛学习、观摩的好机会。”
开宗立派——这是何等评价!
美术馆紧靠中国美院,来此参观画展的少不了美院的教授。从布展那天就有一个长发飘飘的老先生不止一次来看过,记者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国美院创作领导组副组长黄发榜教授。他自言水平不高但眼光不低,一般的画展瞄一眼就走,而李波的作品,却吸引着他一幅一幅仔细看完,并且不止一次看。他说:“李老师很高明,他的画有吴昌硕的营养,有潘天寿的痕迹,有齐白石的影响,但他的画既不是吴昌硕的,也不是潘天寿、齐白石的,而是消化吸收前人的艺术营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可以叫‘李波派\’”。
蔡小丽也是中国美院的教授,在开幕式后看展览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潘天寿先生要是活到今天,要是看到李波的画展,他会开心得不得了。潘老非常注重创新,也鼓励学生创新。李波是浙美的学生,潘老是浙美的校长,李波继承了潘老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浙派艺术并发扬光大,潘老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了。”
中共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梁平波曾长期在中国美院教学,也是有名的画家。他这样说:“现在称大师的人很多,但多数是假的、是吹的。看了李波老师的画,作品已经证明,他是当今画坛大师级的人物。”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不仅忙于专业,还公务缠身,难得片刻清闲。他在开学院办公会的间隙,悄悄来到美术馆。看了展览后,他说:“非常气派,非常壮观。有李波老师这样的校友,美院师生感到骄傲。”
(文/晚报记者伊茂林图/杨忠奎曹慧霞)
新闻推荐
骑行虽有终点环保永无止境 ——国信·国际公馆杯全城骑行总动员第三次活动圆满落幕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