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富广 时间从来不回答 ——读国承新评论集《感受苗得雨》

淄博晚报 2014-04-25 22:34 大字

作为淄博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国承新先生自1992年出版《齐都之声》,迄今先后出版《风流孝妇河》、《水流云在百年情》、《我们一同走过童年》、《一路坎坷一路歌》等十几部诗歌、散文集,朴实、亲切、自然的行文风格深受读者青睐。

《感受苗得雨》是国承新先生第一部评论集,结集的五十多篇评论是作者花费近五年心血,潜心研读苗得雨诗歌、散文等作品的感想、感受和感悟。

苗得雨是我国著名诗人、一级作家,素有“孩子诗人”之称,从事文学创作60年,发表诗歌4000多首,文学作品300多万字。要对这样一位大作家的诗文,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论,难度可想而知。承新先生知难而上,以超出常人的勇气和智慧,评的严谨、评出了特色。承新先生由于对苗老的诗文吃得透、悟得深,写得实,因此多篇评论得到苗老的肯定和赞赏。

给著名诗人的诗文写评论,是读悟写的过程,也是与诗人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作者不但要有炼字、炼句、炼意的毅力,还得具有神交诗人的意会能力、感悟诗文的诠释能力和驾驭文字的娴熟能力,承新先生恰恰具备了这些能力。阅读他的评论,你会深深感受到他视角独特的表现力,与诗人心有灵犀的沟通力,就连被评者也对他的评论赞不绝口。如评《苗得雨六十年诗选》的文章“歌谣大师—苗得雨”,苗老阅罢由衷地称赞:“此文写得不错,概括得好。也写得有感情。”又如评苗得雨1987至1989年诗歌,“诗歌长久的生命力在于警示”,苗老阅后批注到“写得充满感情,这一评又有特点。发现了我写的发现,我写的均是实言,可是大道理都总是实言。有人不写实言,他的事业便不会毕生。这又是我的感慨。这也是六十余年始终不停笔奥妙的揭示。”再如评苗得雨2002至2004年诗歌,“诗歌当在救魂灵”,苗老阅后写到“此文概括得很好,有深度。看出一边写,一边加深认识,写得过程,是逐渐提高思想的过程。此举颇有收获。对我也是一次帮助,对我写作的自觉性很有启示作用。”

著名诗人苗得雨对国承新先生评论的批注,有赞誉,有指导,也有鼓励,但更多的是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可。承新先生为人正直,为文深刻,文如其人。从他评论的字里行间就能读出久违的善意,恒定的真诚。

国承新先生写得评论,与他的才气相比,我更佩服他的勤奋。结集的大部分评论后面都标注着写作时间,有凌晨写的、有上午写的,有的一气呵成,如“感受苗得雨”;有的前后艰难地写了6个小时,如评《当年学习的日子》的“半本日记透风骨”;有的则一夜未眠,如评《文谈诗话新编》的“诗歌佳境在动心”。这种为“文”消得人憔悴的孜孜以求和把文学当作事业开拓的执着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国承新先生的评论是想出来的、改出来的,更是从心窝里掏出来的。如评苗得雨1999至2001年诗歌,“诗歌得失在视角”构思半个月,而评《文谈诗话》之三“画龙点睛看发挥”构思月余。自序“我为什么写苗得雨”、“语言问题并不是个小问题”、“三个善于见高低”等评论都是写了改,改了再改,数易其稿。锤炼文字常使人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构思选题又煎熬的人欲罢不能、辗转反侧,正是有了这一道道“关卡”的考验,才能使人享受到酣畅淋漓、一挥而就的畅快。国承新先生既是闯关者又是真正快乐的享受者。

马年春晚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许多国人的心。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时间从来不回答。但国承新先生的时间,却随着分秒的跳动,化作了一篇篇隽咏凝炼、视角独特、立意深遂的评论,让我们随时间的斗转星移,跟国承新先生一起去感受苗得雨,感受著名诗人的大家风范。

新闻推荐

淄博小舞神 萌翻《快乐大本营》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