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禅医王长春 ——访齐医中国名医·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王长春

淄博日报 2014-04-11 18:59 大字

援藏经历让王长春对“行医是修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禅士、医者,王长春身上有着鲜明的人格符号。

“医生的禅命不仅是治病,更重要是让患者重新正常地融入社会。”作为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白马明教授仅有的3名中国弟子之一,从医25年,王长春用万余例手术而无一例纠纷的医者禅心,行医济世。

几支大小不一的毛笔,一本《兰亭集序》字帖,一套古朴典雅的茶具,一壶金骏眉。2014年3月13日,北京,一个春日的上午,在接受“齐医中国”大型系列报道专访时,如长者般,王长春教记者用“禅”的学问看待人世间的“风霜雨雪”。

□本报特派记者张锐

“行医是修命,拿起了就要拿得住”

“从医主要是受爷爷的影响,从医25年,爷爷的2句话始终萦绕心间:要想有出息,就得去学医;行医是修命,拿起了就要拿得住。”——王长春

王长春1966年出生于淄博淄川,爷爷是远近闻名的“乡村郎中”,深受尊敬。

“爷爷常说,要想有出息,就得去学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打不开,那一定是拿错了钥匙,受爷爷影响,王长春人生伊始就找对了自己的人生钥匙。

1984年,王长春考上山东医学院(后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现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就职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的神经外科。

进了北京城,有了铁饭碗,王长春很知足。然而,知足的王长春很快却迷茫了。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真的是信心满满,然而来到岗位上,我却发现学习的知识,全面却不深入,根本不能完美地解决每一个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走上了岗位的王长春深深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匮乏。

“行医是修命,拿起了就要拿得住”,迷茫时刻,王长春真正地理解了爷爷那句话的含义。

“学,必须学。”一番调研后,1995年,王长春在科主任神经外科专家刘树山先生的引荐下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成为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白马明教授仅有的3名中国弟子之一,精研颅底及脊柱疾病精尖技术,做了大量的精细解剖研究。

学习期间,为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王长春还成功考取了日本厚生省临床医生许可证,一边学习,一边在医院做临床医生。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睡觉,记得有时候晚上病房有事打来电话,累的头都抬不起来。有一次甚至七天七夜都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我很开心。”时至今日,提及那段废寝忘食,漫步医海的日子,王长春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天写的病历,他至今都保留完好。

1997年,王长春带着世界顶尖医疗技术水平回国行医。这一次,他满怀信心。

“我也浮躁过,但从未想过离开这份职业”

“虽然医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但现实是医生不能治好所有的病,有时面对病魔依然无能为力。做医生要求实,要把事实告诉患者。”——王长春

“医闹”一直是人们口中常常提及的关键词,一谈起“医患纠纷”,人们在感情上无疑更多地倾向于患者,这就使得医院和医生日益被“妖魔化”,医护人员的生命和尊严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许多年轻医生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下纷纷转行。

“我也曾经浮躁过,逃避过,但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这个行业。”王长春告诉记者,虽然医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但现实是医生不能治好所有的病,有时面对病魔依然无能为力。

“现在好多医生跟病人说的都很简单,只讲好的,怕病人不相信自己,恨不得把自己说成神医,这是不对的。”王长春认为,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对这个病的治疗水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病残率、死亡率是多少,都要告诉病人。只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了病人,病人就会自己选择,医疗纠纷就会少了。

从医25年,王长春经手手术不下万余例,却从来没有一例医疗纠纷。

2008年,王长春在急诊室接诊治疗了一位重症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老人,然而就在住院的当晚老人却去世了。第二天早上上班前,好心的同事打来电话,让他想好“对策”,道了声感谢,王长春却极其平静地说道:“我没做错什么。”

一上班,医院党委“如约”打来电话,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不是叫他去处理纠纷,而是去谈一下为什么老人去世了家属却送来了感谢信!

“无他,就是跟老人事实求是地讲。”原来,当时接诊治疗时,老人的家人都以为老人是肝胆的问题,经王长春查看后,却发现已不单纯是肝胆的问题,已受累至全身脏器,老人很有可能过不了当天晚上。王长春将实情告诉了老人子女,并且坦诚地说,就算转院也已经没有意义了,不管在哪个医院,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是最先进的了。听到这个消息,老人家人尽管痛苦难耐,但在第一时间为老人做好了后事的准备事宜。让老人家人更为感动的是,老人住院后,王长春并未因老人已无法救治就不管不问,而是一有时间就过来查看,尽最大可能减轻老人临终时的痛楚。

“求实”的医疗原则让王长春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而2007年的援藏之旅,让王长春对行医“求实”有了更深的体悟。

2007年4月,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五批干部援藏工作启动。王长春踏上了西藏这片热土,成为了西藏自治区卫生系统的一员,担任自治区卫生厅干部保健处副处长。

2008年初春,王长春没有回京休假,在拉萨与各族同事群众共度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3月14日,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刚刚过去,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达赖集团组织策划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无辜商铺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烧毁,政府机关被冲击,甚至学校、医院也被焚烧,执勤的警务人员也被打伤、炸死,平日欢乐祥和的拉萨城陷于极度混乱和恐慌之中。

事件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立即成立了救治应急办公室,积极救治受伤群众,王长春也是其中一员。随后一段时间,因工作需要,王长春有幸得以跟随班禅大师工作,而正是看到班禅大师那不求回报,倾心民众的慈悲之心,更让王长春对爷爷的那句“行医是修命”,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世间还有什么比给患者解除痛楚,重新正常地融入社会更伟大。”

“求实”,王长春的行医理念简单又真实。

“做医生越久,越觉得看不了的病越多”

“做医生做得越久越觉得看不了的病越多,我没有办法,只有学习再学习。”——王长春

从医25年,王长春最大的感受是,医生做得越久,越觉得不会看的病太多。他说这种感觉让他很“害怕”,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

“目前,我国的尖端水平跟世界顶尖水平是接轨的,但我们的医生却做不到那么精细。就拿最基本的手术来说,国内一般高水平的手术都能做,但我们的术后观察治疗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王长春告诉记者,在日本学习那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外医疗水平的严谨。如患者住院的时候是60公斤,手术前要测体重,手术后又要马上测体重,要是体重增长了,就马上利尿,因为体内水分多了之后就会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少了也不行。对电解质的管理,同样严谨,术前要查,术中也要查,手术后还要查。输一支抗生素,里面有多少盐,饮食就要相应地减盐。

此外,从医多年,王长春更多的担忧来自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王长春说,目前,国内医生的教育体制还不算成熟,很多医科学生毕业后就踏上工作岗位,根本就没有经过真正的实践,虽说我们国家现在有这种大综合类的解剖,但是大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身体的构造,精细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病种的微小解剖还没有。在国外,医生只有做了足够多的解剖操作之后才能踏上岗位,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是边实习边实践。

“不能拿病人当作医生精细手术操作的第一实践对象。”建一个精细分科的微小解剖研究所,是王长春目前最大的愿望。

他说,他愿意为此奉献余生。

相识齐医中国名医

王长春,1966年生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现任北京医院第二住院部管理处副处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老年保健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公益项目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疼痛专业编辑委员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总干事。1989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5年初赴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学习,师从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白马明教授,从事脑血管病及颅底脊柱神经外科临床研究,考取厚生省临时执业资格后担任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1997年回国。2007年接受中组部委派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五批援藏工作,赴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任干部保健处副处长,2010年回京后任北京医院第二住院部管理处副处长。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召开,强调 加快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赢发展的体制机制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