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康复医院的人文温度 ——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转型发展系列报道□本报记者 胡丽萍 通讯员 张波 徐海清
医学大家裘法祖有一句名言:“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
走进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所医院的特有温度:医生严谨科学的诊疗、治疗师耐心细致的训练、护士体贴入微的护理……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那份暖意融融的信任、希望与仁爱。
信:“用医术赢得信任”
对于30多岁的淄博小伙小陈来说,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是他的第二个家。
2年多前,小陈突感身体不适,呼吸困难,四肢逐渐不能动弹,辗转省内各大医院后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每天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眼见治疗没有起色,多方打听后,家人把小陈转入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
“小陈来时带着插管,意识清楚,四肢瘫痪。经过系统的康复,短短3个月后,小陈已经基本恢复自理。现在小陈已经高高兴兴地出院了,前两天他还开车带母亲来医院看病。”说起小陈从瘫痪在床到重获新生,康复医学科主任周怀德流露出由衷的喜悦。
在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像小陈一样获得新生的病人还有许多。周怀德说,康复治疗中病人的主动配合至关重要,而让病人看到效果,是赢得信任的最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用医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望:“给更多病人以希望”
“左脚往上抬,对,右腿稳住……老李,你今天比昨天又有进步了。”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治疗区内,康复治疗师长陈冬搀扶着40多岁的患者老李,边练习走路边聊天,气氛轻松融洽。
老李半年前突发脑干出血,左侧肢体瘫痪。“当时简直绝望了,觉得下半辈子也就躺在床上了,能坐着轮椅出来晒晒太阳就不错了。现在我拄着拐杖,能走十来步了。再好好练练,我就能自己走路了。”老李的脸上写满希望。
“要能洞察病人心里想什么,担心什么,顾虑什么,着急什么,才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治疗师长陈冬微笑着说:“病人不仅是病人,还是我们的朋友,看到病人入院时用担架抬着来,康复后自己走着出院了,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给更多病人以希望”是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神圣信念。在这里,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内心都是柔软的,他们把病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医治好每一位病人。
爱:“医学是有温度的”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和元宵节相逢在同一天。这天,在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24岁的康复病人晓婷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束玫瑰。
晓婷因为坠楼造成脊髓损伤,连简单的坐起都需要戴上腰托。花样年华的晓婷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入院后烦躁、抑郁,不时发脾气。为了鼓起晓婷对生活的希望,医生、治疗师、护士在治疗中不时陪她聊天,只为她笑一笑,高兴一点。
这一次,手捧医护人员送上的玫瑰,晓婷终于开心地笑了。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晓婷已经能够站立。
“说实在的,在这住院的每一个病人和家属都挺不容易的,家里有这么一个病人,病人痛苦不说,家人也得伺候着,白天晚上来这陪着。”护士长吕连对病人和家属的痛苦感同身受。“只要病人有要求,我就当圣旨办。人跟人之间,要真心地去对待患者,患者才能真心对你。”
在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医学是有温度的。这源于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对医学精神的领悟,更源于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