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国学诵读与个性语文

淄博日报 2014-04-30 18:58 大字

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教学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发言学校朗诵节目《秋瑾》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师生同诵《弟子规》,陶冶情操,培养习惯□高大权

为了让桓台二中的学生能够懂文明、知感恩、讲责任,我们开展了以“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阅读经典名著、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将语文教学与国学诵读、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一、依托《弟子规》,创建典雅、博爱校园

《弟子规》是国学经典,更是学生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首先提到的是“孝悌”,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就可以关爱他人。《弟子规》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更注重于发挥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的作用。

首先确定《弟子规》为我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很多内容与《弟子规》是一致的,如《规范》第28条“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课余时间外出要向家长说明去向,未经家长允许不在外留宿”,与《弟子规》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注重其内涵的挖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将经典内化为学生的在校常规,指导自身的言行,既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找到了依据,又让学生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

与《规范》相比,《弟子规》作为现代礼仪教育的教材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首先《弟子规》是用韵文写成的,读来朗朗上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弟子规》善用典故、鲜活灵动的故事,比空洞、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弟子规》具体陈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五个方面应当恪守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懂得了在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懂得了在学校里,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再比如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学生比吃喝、比穿戴、比玩乐的攀比现象大大减少了。通过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生学会了“三到”读书法,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教师通过诵读《弟子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能够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

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弟子规》浸润学生心灵。

师生共背,体会经典。每学期我们在班内开展师生同背《弟子规》活动,让语文老师首先把《弟子规》上的内容背熟,然后从网上找出相关小故事给学生讲解,通过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含义。比如在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时,给学生解释完之后,再通过给学生讲周文王当皇帝之前每天三次向父母问候,父母生病了他会很伤心,父母心情不好他也会安慰父母。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就这样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打开了《弟子规》的这扇窗,与先哲进行心的交流,把文明风、礼仪风带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观看视频,解读经典。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就将诵读《弟子规》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逐渐形成了校本课程。每周我们利用开设校本课程的时间,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集中收看《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的视频。学生们在欣赏这些视频的同时,更进一步明白了《弟子规》中所讲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够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编排节目,吟唱经典。每年4月份,我校都组织每个年级全体师生参与的千人诵读《弟子规》活动,用古典音乐、画面、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让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之中,吟国学、唱国学,让传统文化浸染师生心灵,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13年2月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的朗诵节目《秋瑾》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全市教育系统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

知行统一,践行经典。诵读只是学习《弟子规》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践行。为此,我们定期举办学习《弟子规》征文活动,写心得谈体会,更换黑板报、宣传橱窗内容,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打造书香校园”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入则孝”,就要引导学生尽孝。让学生将这三个字写在记事本上,回家记录自己是怎样尽孝心的。比如帮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刷刷碗、洗洗菜等等,并让父母作为验证人签字,然后将记录的内容拿回学校与同学共同分享,并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对父母的尽孝行为,让学生行孝蔚然成风。通过各种《弟子规》学习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领略到美文的意境,培养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通过学习《弟子规》,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师生品位

有位专家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亘古未有。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当前,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目的。

《弟子规》中叙述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成才先成人。为此我们教育学生首先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其次是为人处事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与普通人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道德修养高尚的人。

《弟子规》的博爱、爱人思想,潜移默化,浸润了师生心田,学校文化日渐形成氛围。《弟子规》课程开设,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变得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懂得关心、体贴人。家长说:“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家懂得干家务了,明白家长的不容易了。”网吧老板说:“我们这里看不到二中学生的身影。”

在每年的清明节远足活动中,每个年级1600余名师生徒步到黑铁山参观黑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往返80余里,每个班的队伍始终整整齐齐,学生一路口号一路歌,斗志昂扬,他们相互帮助,彼此鼓励,无一人掉队,有的学生脚上磨出好多血泡,有的学生一路吐了三、四次,也坚决不上救护车。在黑铁山集会、参观和就餐时,没有任何学生出现乱跑、乱扔等不良现象,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坚强的意志力。

四是依托经典阅读,创建浓郁书香校园。

为大力倡导读书风气,探索学校文化建设新思路,让校园书香四溢,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充满和谐温馨的氛围,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一必须阅读《红楼梦》《论语心得》《三国演义》;高二阅读《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高三阅读《论语》《红楼梦》。各年级组平时及时督促,定期检查,并通过读后感、名著讲坛、文学沙龙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考察,还要求在平时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对阅读的名著内容进行检测。

学校结合“淄博市高中语文推荐阅读书目”,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教师每周阅读两小时、开设语文阅读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中感受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明、充满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2011年4月,我校巩学贤老师在淄博市教研室组织的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公开课“王小波专题阅读”,获得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首先是通过国学诵读,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先后到我们学校学习交流。参观者走进校园,看到的是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上不见垃圾,墙面上不见污痕;学生彬彬有礼,一心向学;课间秩序井然,没有嘈杂喧哗;近五千学生课间操到操场集合仅用短短5分钟,做到快、静、齐,跑操口号响亮;每个年级1500余人在一个餐厅就餐做到鸦雀无声;晚自习没有值班老师,学生学习聚精会神;晚上休息从下自习到熄灯仅用不到20分钟,熄灯后整个宿舍楼悄无声息。很多人不禁发问,你们学校是怎么管理的?细细想来,这一切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是传统文化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场,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规范了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通过国学诵读,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国学诵读革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了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了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以教师的讲解占据整个课堂,而是通过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更多,更为新颖、有趣的材料,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演讲、表演等各种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俊华老师在2010年10月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中执教的《我不是个好儿子》获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5月,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全国中语会写作教学研讨暨名师课例展示活动中,他执教的写作讲评课《让例证完美起来》,获得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张鹏举先生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一等奖。

三是通过国学诵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诵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更加透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探究。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学习中丰富了人文精神,塑造了健全人格,较好地完成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对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了语文教学应有的积极作用。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近几年来,我校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育特色。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传统文化外化于校园的角角落落,内化于每一位师生的心间,提升了师生的审美情趣与综合素养,美化了校园,净化了心灵;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使每个学生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作者为桓台二中校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教学委员会2014年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新闻推荐

王学军:“合规遵纪”是淄博足球更好发展的关键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