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折翼天使”爱中飞翔 □本报记者 刘刚 李可孝 通讯员 王洪玉 曹舒

淄博日报 2014-03-17 06:30 大字

3月14日,一个暖暖的春日。

记者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康教中心二楼的教室时,护理员张莎莎正领着大山数数。

她在纸上写上“11”,然后竖起两根手指:“来,读,shi_yi——”

大山叫齐峰山,今年已8岁。他是一名染色体异常患儿,刚来时几个月,没有吞咽功能,不会进食,是用针管打流食喂大的。尽管用了两年的时间,大山刚刚从1认读到11,但在莎莎眼里,这足以让她惊喜。

在莎莎的鼓励下,大山还为我们背了一首诗,尽管发音模糊: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这里有220多名孩子,绝大多数是脑瘫患儿,还有孩子得了先心病、肢残……他们被称为“折翼天使”。

这里有73位护理员,这是一个用爱释放能量的团队,孩子们喊她们“妈妈”。

张莎莎毕业于南京特教学院,2010年就职福利院儿童院康教中心。

2013年11月,25岁的张莎莎代表山东参加民政部首届孤残儿童护理员专业技能竞赛,斩获一等奖。民政部破格将她的助理职称直接晋升为高级。张莎莎也由此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高级护理员。

她说:“孤残儿童的康复是一件精细活,慢功夫。这里需要爱心,更需要恒心。”

正是这种爱的坚持,滋润着这些柔弱的生命神奇地拔节。

党福波,今年7岁,一位重度脑瘫儿。他刚来到福利院时,只能躺在床上,连饭都不会吃。许多人当时想,如果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而现在,他竟然推着助行器,在走廊里到处跑了。

莎莎说,她坚信每个生命都蕴蓄无限的能量。每当跟孩子在一起,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只是情绪上的细微回应,都会让她感受到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

今年春节的除夕晚上,幼儿园的51个孩子,除8个有特殊情况外,其余的都被“护理妈妈”们接到了自己家里过年。还是单身的莎莎带上了2岁的先心病患儿蕾蕾回到了自己父母家,跟着自己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叫“爸爸妈妈”。

在福利院,每个护理妈妈都像莎莎一样,演绎着关于爱和奉献的故事。

张永香去年底还被评为淄博市“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有一次,在送患儿曦曦、彤彤等去北京就医时,医院排队挂号的人特别多,为了让孩子们尽早得到医治,她带着孩子住到了医院走廊的连椅上。当孩子们住到病房开始接受治疗时,因过度劳累,她双腿一软,瘫在了地上。她说:“我是一个母亲,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我的亲生骨肉。”

正是她们这些“护理妈妈”的倾心坚守,给福利院里的“折翼天使”们插上了爱的翅膀,让他们在幸福里飞翔。

去年11月28日,感恩节那天,院里精心组织了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环节,院务人员每人给孩子分一个橘子。儿童院院长朱喜荣把橘子剥好,递给前面的一个孩子,没想到,那孩子立刻回过头来,(下转第二版②)

新闻推荐

近日淄博第十五中学组织全校名教职工分批到洪山医院进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