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晕轮效应:俊能遮百丑 一丑也能遮百俊

淄博日报 2014-02-11 06:42 大字

□赵正亮

“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常见到这种现象: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喜爱有加,即使是这些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不会过多地加以追究和指责。在老师的心目中,优秀生是“一好百好”的。对差生就不同了,老师总是另眼相待,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心,即便差生有优点,也很难得到老师的承认。在老师的心目中,差生总是“一差百差”,甚至是“朽木不可雕也”。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得出整体印象,就如同日月的晕轮一样,由中心向周围弥散,从而掩盖了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这其实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重要心理因素。

为验证晕轮效应的客观存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做过如下实验: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上课前,他告知学生将临时聘请一位研究生代课,接着向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的有关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个性品质,而向另一个班介绍的信息中却将“热情”换成了“冷漠”,其余相同。实验结果是:下课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可见,仅仅由于介绍中的一词之差,竟会影响到学生对代课研究生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晕轮效应影响的结果。

有一则笑话也很有意思。有一位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且都把书翻开来,放在自己面前。这两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差距很大,一个是优秀生,一个是差生。老师气呼呼地走到两个睡觉的学生前,把差生喊起来,用手指睡觉的优秀生,批评差生道:“你看看人家,睡着觉还在看书;你倒好,一翻开书就睡觉,真是不长出息。”这个笑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晕轮效应在老师评价学生中所起的作用。

从认知角度看,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代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弊端有诸多表现:譬如,容易使人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而由个别特征推及一般特征,如同盲人摸象,以点代面;也容易使人把并无必然联系的一些内在或外在特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有此种特征必然会有彼种特点;还容易使人产生“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心理定势,在人际知觉过程中出现绝对化倾向……当然,晕轮效应也有许多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讲课,积极与之配合,会产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晕轮效应带给班主任的启示是

一、班主任要巧借晕轮效应,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师表形象和管理威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班主任要切实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并注意将自己最“核心”的优秀品质不断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人格影响力,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晕轮正效应。

二、要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客观评价学生,以免步入晕轮效应带来的知觉误区。晕轮效应带来的知觉误区很多,如“以偏概全”、“爱屋及乌”、“以貌取人”等,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班主任如果不能走出这些知觉误区,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更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因而,也就难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不断扩大自身的闪光点,使之成为能产生晕轮效应的“明亮圆盘”。这样,学生就会笼罩在积极的光环之中,个性品质会不断得到完善。这种变化,如果发生在一些优秀生身上,那么这些优秀生就会更加出色,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发生在一些差生身上,那么这些差生就会加快转化步伐,渐渐加入到优秀生的行列中去。

四、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有不足有缺点是正常的,这也正是教育的“用武之地”。班主任切不可因学生的某些消极品质而产生相应的晕轮效应(也叫“扫帚星效应”),对学生作出“一无是处”的错误评价。

(作者为淄博四中副校长)

新闻推荐

起点上扎实开步亮点上继续创新 ——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工作见闻□本报记者刘刚通讯员张峰申永欣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