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谈谈中学教学的阶段性 ——低重心教学漫谈

淄博日报 2014-01-04 19:05 大字

每年冬季,淄博十一中都组织系列文化讲座“齐之风”,图为十一中学生正在认真聆听该校优秀青年教师、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宏老师近日主讲的齐之风”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篇。(张敏摄)□王连登

中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决定了中学教学的阶段性。而低重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正确地划分教学阶段,合理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阶段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明确各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既不能拖后教学阶段,也不能超越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的划分及教学任务

第一教学阶段,即新授课阶段。

这一阶段自新生入学到全部新授课完成为止。其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考试课等。复习课又包括章节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形式。这一阶段的主要课型是新授课,而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考试课等处于从属地位,占据的时间较少,是配合新授课完成新授任务的,因而并入到新授课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完成知识新授,使学生对知识达到记忆、初步理解、简单运用,对于重点知识要争取达到稍高一些要求。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没有牢固的学科知识,而单纯地去强调能力、强调探究,那显然是片面的。所谓能力实则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对原理公式的运用。为了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应在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的范围内初步建立知识框架及知识间的层次及联系。其中记忆是学习之母,记忆是本阶段最突出最重要的任务。

第二教学阶段,即一轮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第一,继续完成第一阶段的记忆任务,但只能对第一阶段起辅助作用;第二,先在一章或几章(一单元或几单元)范围内,继而在整体范围内建立起知识框架、层次及联系;第三,研究知识同运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或原理公式用于解决哪些问题,遇到问题用哪些知识或原理公式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各类解题思路、步骤及方法,在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巧的目的。

第三教学阶段,即二轮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基本相同,但主要区别在于第三阶段对知识的复习有着更强的针对性;用更多的途径、手段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更加注重解题思路、步骤、方法的总结运用。

以上这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提高。低重心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每个阶段的实际,坚持每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千万不要将几个阶段提前或拖后。

三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方法

第一,新授课阶段的教学方法:

新授课要明白、精练、重点突出,切忌讲得多、讲得杂。每节课做到重点突出,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每章节更要做到重点突出。可采用随讲随练,及时反馈的教法。对重点难点知识要适当增加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课后要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作业题数量可适当多一些,但难度要小,要力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轻松地完成作业而不感到是负担。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知识的记忆及初步理解,而难度小、容易做且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重现率,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记忆牢固,并且在合作探究、练习、作业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实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记忆、理解学到的知识,研究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运用得更熟、掌握得更牢。

这一教学阶段切忌做大量的难题,因为增加难度只会增加学生的苦恼,使学生感到负担繁重不堪,自信心与成就感受到损伤,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有时去高一、高二听课,有的老师动辄拿出高考题来讲,让学生来做,甚至拿来考学生,这种作法其实并不科学。中学教学要循序渐进,这一阶段做难题只能使学生费时多、投入大,因而做的题就少,效率也就低,且不说学生不会做,即使会做做对了,可是基础知识的重现率太小,学生对基础知识很难做到记得牢,理解得深。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适当补充一些复习巩固过去所学的旧知识的作业题,并且要经常这样做。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注意联系旧知识、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增加旧知识的重现率,帮助学生通过后续知识理解、运用、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使旧知识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好,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新授课课堂容量要尽量大,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课堂容量,适当加快新授课进度,从而增加新授课阶段复习课的数量。因为复习课可以使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建立知识的层次及联系。

通过新授课,当堂小结练习,课后作业,下节提问,后续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及加深理解,章节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各类测验、考试,增加知识的重现率,以达到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

这一教学阶段要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强调知识章节过关,及早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要明白,学生知识缺陷越多,学习困难就越大,学习效率就越低,也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自信心越差、积极性越低,甚至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变得厌学!以上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差生(学习困难生)产生的过程。若不及早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会导致学生品德上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又反作用于学习,学习差与品德差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而差生队伍的扩大,则又会影响到班风、校风、学风、教风,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第二,一轮复习阶段的教学方法:

一轮复习阶段,是在第一教学阶段基础上的再学习,但如果完全重复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而只是讲得时间少一点,内容粗放一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正确的。根据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本阶段教学应做到:

第一,先在一章或几章(一单元或几单元)的范围内,继而在本学科整体范围内,将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系统归纳一下,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层次,并将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一遍,当然,这种全面复习应当有重点,同时要强调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让学生清楚共学了哪些知识、哪些重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甚至遗忘了。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恰当措施,解决知识缺漏。

第三,在复习的同时,要安排学生做相应的、足够量的练习题,练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做题绝不是目的。而做题之后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及方法,进而形成技巧、培养能力,由会做一个题进而会做一类题的目的。当然,根据这一阶段教学的要求、复习的需要,也可组织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而且也应该是系列专题讲座。

第三,二轮复习阶段的教学方法:

二轮复习阶段的教学方法原则上同第二阶段,主要不同是:第三个阶段应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上构建知识框架、层次、联系,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力和技巧,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应通过更多的途经建立知识的联系,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教学阶段与第二教学阶段的不同还在于第二阶段为系统全面复习,而在第三阶段为系统重点复习。学生在第二阶段已经掌握的知识、已经解决的问题、已具备的能力,第三阶段就可一带而过,不必再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而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还未解决的问题上,放在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形成能力和技巧上。

第三阶段练习题的量要足够大,较第二阶段还要大,难度也要相应增加,对学生的要求、教学的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还要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要求、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就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要以中难度的习题为主,而以低难度和高难度的习题为辅,做练习要服从于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形成解题的能力与技巧。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增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以便于从更高的角度,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建构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培养更强的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特别注意总结归纳各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熟练运用并了然于心。

第三阶段仍有对知识查缺补漏的任务,但只占很次要的地位,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力。

三个教学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偏差,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等方面存在失当问题,容易造成“教”与“学”脱节。例如:基础知识重现率低,教学起点和难度把握不准;复习课的比重偏小,章节(单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关把握不好;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基本能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上课效果较差,甚至难以进行下去。还有的老师对新课改的本质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未达到一定要求,就一味地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倾力进行所谓的合作探究、创新创造、自主建构教学等,结果造成教学变成“四不像”:对话式教学变成浅层次的问答;有各种活动开展却没有真正的体验,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有探究之形无探究之实;课堂上有温度却没有深度;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却忽视教师的价值引领;强调对学生的赏识尊重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却低而又低,学生的双基得不到加强,思维方式得不到框正,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由于上述原因,第一阶段教学任务迟迟不能完成,挤占了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也有类似情况,又挤占了第三阶段,这样造成了拖后教学阶段的情况,从而造成混乱交叉,影响教学效果。这里所说的挤占,不仅仅是时间上,更重要的是指内容上和难度上。

在教学的第二、三阶段,要切忌离开课程标准和已学过的教材,而以复习资料为主的做法,这样极易造成基础知识的零乱和不系统,也要杜绝只做练习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做法,要杜绝只注重练习题而忽视题后总结解题思路、步骤方法的做法或者虽总结了解题思路、步骤方法而学生却不能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的做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有的教师在教学第一阶段就急于解决第二阶段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又急于解决第三阶段的问题的现象。因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设置不当,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对学生的引导不当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偏离,甚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能力训练不够,“夹生饭”的情况普遍存在,进一步导致,到了教学第二阶段而教学第一阶段的任务没完成问题没解决,从而影响了第二阶段的教学效果,甚至到了第三教学阶段而第一个教学阶段的问题还未解决,从而给后续阶段的教学造成被动。这就是超越教学阶段的情况,同时也造成了事实上教学阶段拖后的结果。

拖后教学阶段、超越教学阶段都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地把握学情,透彻地理解课标,合理而恰当地安排我们的教学,在每一个教学阶段的时间内,完成每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实现每个教学阶段的目的,既不要拖后教学阶段,也不要超越教学阶段,其实这也是我们提倡的“从低处做教育”、“实施低重心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为淄博十一中校长)

新闻推荐

淄博市支持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问答之十九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