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感冒有分型 用药需谨慎

淄博日报 2014-01-28 06:44 大字

□李爱学

近来,到医院治感冒的人增多了许多。有的人持续高烧不退,有的人咳嗽不止。什么原因引得感冒如此频发,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防治呢?

张店的李女士感冒已经二十多天了,治感冒的药吃了,吊瓶也打了,可还是不见好。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经中医博士张英杰诊断,发现李女士肺脉弱而沉,判断她是由于肺气亏虚,邪已内陷,正气虚无力鼓邪外出,才导致感冒持续不愈。针对其症状,张博士为其开出了散邪、补气的方子,在服用了三服药后,感冒好了。

张英杰博士介绍,引发感冒增多的原因主要是近期天气冷暖变化大。虽已进入隆冬时节,但有时气温却异常偏高。这种现象在中医上称为“非时之气”。就是指冬季该冷不冷,夏季该热不热,或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处在非时之气下的人们由于生理机能难以适应,往往会引发各种疾病。

为何感受同样的邪气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张英杰博士介绍说,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其中的“本”字即为人本身的体质,体质不同,感受相同的病邪就会有不同的症状,所以临床才会见到虚症、实症、寒症、热症、表症、里症、阴症、阳症以及夹杂症等不同的患者。

处在“非时之气”,我们应该如果预防感冒呢?张英杰博士介绍,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感冒。一提到感冒,我们就会和“发热、咳嗽、头痛、鼻塞、流涕、咽痛”这些症状联系起来。往往会想到煮点姜汤、吃点感冒药、再不行就打点滴输液治疗。从中医上讲,感冒有不同的分型,还有虚实夹杂。虽然同为感冒,但在治疗上需要辨证施治。如喝姜汤,对于“风寒束表”症型是对症的,对其他症型的感冒则无效。要根据具体的体质,审症论治,才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正确地区分“发热”与“热症”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抗争的一个表现,发热的存在不仅表明人体受了邪气,而且表明人体尚有正气与邪气相斗争。而对热症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其表现:如是不是真口渴、是不是出热汗、是不是烦躁、是不是脉洪大等等。

中医治疗感冒等外感性疾病,注重的是给邪以出路,在这个过程中是以人体的正气为载体的,邪气的外出必然伴随着正气的损耗。所以对于虚症的病人必须考虑其正气的承受能力,否则必然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补虚、祛实、散寒、清热、解表、通里等方法的具体应用,则用本着“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的原则辨证论治。最后,张英杰博士提醒大家在感染外邪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辨症错误,贻误病情。

新闻推荐

市暨张店区迎新春拥军优属座谈会召开 喜迎新春佳节共叙鱼水深情 周清利主持徐景颜讲话陈家金王顶岐周连华等出席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