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畔的孤单放鹰人

农村大众报 2021-12-03 14:30 大字

宋述智和鱼鹰。“新老360行”开栏的话

“菊王”培育人、艾滋病治疗专职医生、马踏湖畔放鹰人……最近一段时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个不同行业的新闻故事,引发读者的好奇:有的说对自己职业选择有了启示;有的说在致富门路上有了想法……为此,编辑部决定开办“新老360行”栏目,长期报道这些“藏在身边人不识”的职业故事。

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近几年新补充颁布的职业目录,目前我国已拥有1500多个职业。程序员、建筑施工员等,读者熟悉,不再报道。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呼吸治疗师……,这些未曾听说过的职业从业者,过着怎样的生活?一些未进入分类的老行当,虽少有经济效益,未来是否可能在民俗、文旅等方面发挥价值?“新老360行”栏目,将以新闻故事的方式为您一一解答。

11月16日一大早,浯河上飘着些许晨雾。伴随着阵阵吆喝声,一只小船缓缓前行,八只鱼鹰在水面上往返翻飞,宋述智不时把鱼鹰唤回,从鱼鹰喉咙里挤出捕到的鱼。

宋述智今年74岁,是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村民,放鹰这门营生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四代。“我们村就在马踏湖边上,小时候家门口就有河道,出门就能逮鱼,那时候就开始跟着大人们放鹰。”宋述智说,“早些年放鹰的人还有很多,光我们村就有20多户,得有一二百只鹰。”

这些年,放鹰的人越来越少,到现在整个淄博仅剩宋述智一个“放鹰人”。“上年纪的都放不动了,年轻的嫌挣钱少也没放的。”宋述智说,“干建筑一天都好几百块钱,放鹰一天也就挣个三十、五十,没人愿干这活。”

“放鹰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两点,中间歇一会儿。不能逮着一个地方放,要不鱼就不出来了,得一天换一个地儿。”宋述智说,因为距离比较远,捕鱼的小船得靠三轮车拉到河边。

下水之前,宋述智拿出事先泡好的草绳,把鱼鹰的脖子勒住。“勒住了它就吃不进鱼去,要不一会儿就吃饱了不干活了。”宋述智说,“鱼鹰死亡率很高,前些年死了不少,现在就还剩下八只。有自己孵化的,也有去外边买回来的,一只得一千多块钱。”

现在这几只鱼鹰跟着宋述智有些年头了,他给每只鱼鹰起了名字。“这只叫花豹子,它逮鱼最多。这只是黑鹰,这是花毛……”宋述智一只只介绍。

“逮半年,养半年。从秋分逮到立夏,天气冷了逮鱼多。剩下那半年逮不着啥鱼,出来到河里给鹰放放食儿。”宋述智说,“逮的鱼直接在街上就卖了,鲤鱼六块钱一斤,黑鱼、鲶鱼十五块钱一斤。我现在年纪大了,干别的不行了,多少挣点零花钱吧。”

已是古稀之年,宋述智放鹰也越发吃力。“我再放个五六年就放不动了,淄博就真没放鹰的了。”宋述智狠嘬了口烟,“这几年也有景区请我去表演的,等我们这马踏湖景区开放了,我去表演鱼鹰逮鱼,看看有没有想学的,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刘晓续

通讯员李芳

新闻推荐

全市征集500名颈肩腰腿痛患者桓台路社区服务中心开业患者可免费试贴十次

冬天是各种骨病高发期,为了让颈肩腰腿痛读者不受疼痛困扰,桓台路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市征集500名颈肩腰腿痛老人,每位老人可...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